江苏文脉 2020-12-15
不愧是盐城,连民俗都是“咸咸”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古代的 " 淮夷 " 地

民国的淮扬道

自古以来

盐城就是块 " 咸咸 " 的宝地

发达的盐业孕育出了独特的民风民俗

敬盐盘大圣

给盐婆过生日

搞盐宗庙会

每年还有既定的晒龙盐日

连新婚之夜都要在船上过

12 月底

《江苏地方文化史 · 盐城卷》预计出版

今天跟着文脉君

提前感受下盐城的有趣民俗吧!

史上最 " 咸 " 的生日会

还惊动了玉皇大帝

一把盐能有多与众不同?在盐城,它就是最神圣的代表。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盐城就是全国海盐生产的中心地区之一。海盐生产发展带动了盐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贯穿人们的衣食住行。

民间传说,盐这个美味,曾是天上玉皇大帝专有的 " 零食 ",他把盐藏在御厨里,没事就偷偷嘴。但好巧不巧,天宫某天来了个会闹事的孙悟空,经过御厨的时候顺走了些盐,玉皇大帝一看这哪行啊,下次还怎么偷嘴。于是就派二郎神杨戬去追。

孙悟空为了应战,随手将盐砖丢进了东海,海水因此变咸了,聪明的百姓用海水煮盐,于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盐这个美昧。

但这下可彻底惹恼了玉皇大帝,他命令东海龙王,每年夏、秋二季,布云行雨,把海水冲淡,不让百姓吃到盐。东海龙王接旨后,十分为难。行雨吧,龙宫也吃不到盐了,不行雨吧,玉皇大帝那里也不好交差。可咋整?

龙王奶奶见丈夫发愁,淡定地说:" 此事好办。" 于是她让丈夫把四海龙王都请来,让他们都尝尝盐,这一尝可不得了,直接让龙王们结成联盟。龙王奶奶说:" 这样吧,你们每人带块盐回去下种,让天下百姓有盐吃,即使东海龙王按玉皇旨意行雨了,盐还在人间。"

从此以后,井中有盐,湖中有盐,地下有盐,山上也有盐,东海龙王下了几年的雨,可地上的盐遍地开花,玉皇大帝知道了也没办法,只得叫东海龙王不要再行雨冲淡海水了。人们为了答谢龙王奶奶保盐之恩,尊称她为 " 盐婆 "。

每年正月初六,龙王奶奶生日这一天,盐城的盐民要带领全家老小上滩干活,磕头烧纸,请盐婆显灵开恩,保佑今年产盐多,盐粒大,盐花白。

吃货的秘密:

一年中这天的盐最好吃

自从玉皇大帝收回圣旨,东海龙王不再布云行雨,盐民们的盐产年年丰收,生活日渐好起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东海龙王的生日,这一天,四海龙王都要到东海来贺寿,为此,东海龙王特地下令,让虾兵蟹将全体出动,把海水弄得干干净净,用这干净海水煎盐,招待来宾。

这事渐渐传到民间,老百姓也赶在这一天晒盐,被称之为 " 龙王老爷生日盐 ",俗叫 " 晒龙盐 "。有意思的是,这天晒出的盐果然腌腥不臭、腌菜不苦、做汤味鲜。一般盐民都要保留一些 " 龙盐 ",珍藏起来,除自用外,还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盐民晒盐扫盐,有 " 一年捆两季 " 之说,即一年产两季盐。从农历三月三到夏至,有 " 小满膘头足,六月晒火谷,夏至水门开,水斗挂起来 " 的谚语。意思是小满前后是产盐的最好季节,所产的盐色白粒大,俗叫 " 膘水足 "。

△盐雕

农历六月中旬晒的盐,品质较差,像炒后的谷子一样形状枯焦,故称 " 火谷 "。夏至后,雨季来临,不能晒盐了,取卤用的水斗就挂起来不用了。

在盐民的传统风俗中,特别重视全年的第一次开晒," 三月三开晒 " 已成定规,就是下雨、刮大风,不能晒盐了,也要列滩头动动手,表示今年按时开晒了。

乘风破浪的日子里

谁还没点仪式感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渔民乘风破浪的捕鱼生涯,有咸有甜,也有必不可少的仪式。

海滨渔民忙忙碌碌的日常,从每年正月初开启。出海之前,要办 " 满载会 ",吃 " 满载酒 "。船主点烛焚香,供奉 " 刀头 ",求神保佑。

会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敲锣鸣炮,将渔网平放在海滩上 " 开网眼 ",也就是,请怀孕的妇女在网上剪两三个眼。

响水口渔船老板用猪头、公鸡祭祀龙王。滨海渔民春汛之前搭台唱戏,敬神消灾,祈祷 " 日取白银千万担,船行四海保平安 "。

开船的日子很重要。现在很多人觉得 " 八 " 是好数字,渔民可不这么看,他们觉得 " 七七八八 " 犯忌,算不上好日子。每月十五、十七日两天,也是绝对不能出海的。每月初一、十六最好,当地人称为 " 六潮水 ",六六大顺。

造船最后一步,渔民会在船头刻上 " 万事如意 " 等字样

选好了日子,出海前,还要在船上举行祭祀仪式,供奉龙王、关帝、船神。" 菩萨窝 " 放在船老大独宿的后舱里,有木头刻制的小菩萨,也有泥捏的观音娘娘。

敬过船神,聚餐喝酒是必须的。渔民的餐桌上,当然少不了鱼。上桌的鱼,必得是整的,鱼头要朝西。

网撒开后,第一次起到鱼,要拣两条放在船头旁,一边敬香叩头,一边用这两条鱼放在船眼睛上 " 铎 " 一下,嘴里念叨 " 叫你看见鱼 "。如果网得很多,就放鞭炮答谢船神。

新婚之夜

小船就是新房

在盐城西乡里下河地区,渔民们由于长期在水乡劳作,所以渔民的生活习俗又区别于陆地上的习俗。其中渔民婚俗特色最为独特。

陆上嫁娶用轿,渔民婚嫁用船,船是渔民的住 " 房 ",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男婚女嫁中,又成为迎亲的水上之 " 轿 "。

婚礼前一天,要将婆家和娘家的船合并在一起,称为 " 船过船 "。" 喜 " 日天一亮,新郎和新娘的礼服、化妆品要放在一张用红纸或红布垫好的筛子里,然后用红纸捻醮上香油点着后放在筛子下面烤一圈,再用镜子在上面照一照,以达到祛除晦气和避魔驱邪的目的。

新娘必须独坐船中,不许露面。结婚的宴席都是摆放在船顶上的,开席时客人席板盘腿而坐。宴席上韭菜炖鱼是必须要做的头一道菜,意即长久有余。

新婚之日,小船就是他们的新房,只是它既没桨也没橹、随风任意漂流。在这一天,小船要从白天一直漂到夜晚,而这对新人就在这芦荡河水的陪伴下,在起伏不定的飘摇中度过新婚之夜。

渔民婚俗礼仪在盐城历代沿袭至今。2012 年,大纵湖镇在三官村建立了 " 里下河民俗非遗(婚庆)展示馆 ",并且连续两年举办了 " 民俗婚庆 " 集体婚礼。渔民婚俗礼仪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也将带着她独特的文化符号一代一代传向未来。

豪爽好客上八大碗

好吃你就多吃点

盐城好吃吗?毕竟,名字听起来就是咸咸的。但正因为有盐,给了盐城地方美食别样的风味。

盐城豪爽好客,请客吃饭得上大碗,而且有固定的规格—— " 八大婉 ",配些小菜做冷盘。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 " 八大碗 ",滕州、临清、正定、武邑、徐州 ……

盐城八大碗,是淮扬菜系中的一支流派,半汤半水、半荤半素,集炖、焖、蒸、烧、炒、烩、叉烧、醉等烹饪方法于一桌。

属于盐城人的八大碗,有哪些当家主菜?肉圆是必备的,还有肉皮、红烧肉、豆腐虾米羹、萝卜烧仔乌、淡菜烧萝卜、大鸡抱小鸡、红烧鱼。

△红烧鱼

△文蛤

如果有机会去吃酒席,那一定要注意,好吃你就多吃点,别想着等等再吃。因为,盐城宴席风格是,吃一道撤一道,一般不会叠盘。

上菜流程是,先上炒菜、汤煮菜,后上小汤圆、藕粉圆、银耳汤之类的甜菜。鱼,作为最后压轴,闪亮登场,鱼到酒止。主食有南方人最爱的米饭,也有北方人 " 稀罕 " 的面条、饺子。

盐城特色吃食,可不止是 " 八大碗 " 能装得下的。东台陈皮酒和文蛤、滨海五醍浆和何首乌、伍佑醉螺、阜宁大糕、大纵湖螃蟹 …… 想想都让人口水直流。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宋经纬

图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俞晓翔 刘静妍

部分图片来自《江苏地方文化史 · 盐城卷》

特别感谢:《江苏地方文化史 · 盐城卷》主编陆玉芹

相关标签

盐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