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5 日下午,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化应用交流与研讨会在光明区召开。
▲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监王思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黄靖、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张志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墙体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力强等 11 位专家,重点围绕循环经济新产业的技术装备创新、项目产业化、行业标准引领等内容做主旨发言。与会领导、专家及行业代表重点针对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解决固废资源利用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落地转化等问题展开研讨。
▲与会者各抒己见,干货满满。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指出,深圳在 " 无废城市 " 建设方面已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不仅推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 100% 循环利用整体解决方案,还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可量化、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化建设模式,为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化应用提供了 " 深圳样本 "。
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云国针对项目产业化建设投入、固废制备生产工艺、全流程处理成本以及再生环保建材质量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公司将始终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努力打造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新高地,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一份力量。
▲ 12 月 15 日上午,来自国家及省市住建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多个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近 200 人,齐聚深圳市光明区益立佳建材生产基地,全面深入了解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城市固废产业化落地项目的运行情况。
▲观摩活动现场,高度一体化、标准化的生产线上,数以吨计的工程渣土、建筑固体废弃物通过分拣、破碎、水洗、制备,转眼间 " 变废为宝 ",成了不同标号的预拌砂浆、混凝土等再生环保建筑材料。
据了解,深圳自 2019 年入选全国 " 无废城市 " 建设试点以来,围绕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系统构建 58 项建设指标,设立 100 项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了 36 项指标、76 项任务,其中有 8 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城市建筑行业规模体量巨大,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固体废物处置问题日益凸显,对此,深圳市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 " 变废为宝 "。
"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全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 35 亿吨,占到城市垃圾总量 70% 以上,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党总支书记赵霄龙指出,推动城市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化的落地,对于我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会者就行业现状、未来趋势做探讨交流。
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温志煌表示,企业将借助国家以及深圳市相关政策的东风,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拓展和完善产业链,做大产业价值。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化应用研讨会的召开,将推动城市固废循环利用创新技术和材料在深圳及全国推广应用,解决城市固废消纳的治理痛点,加快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相关产业链构筑和规范化管理,为实现 " 无废城市 " 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专家观点——
石定寰 : 真正将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应用起来
" 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加快应用示范进度。"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希望思力佳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力合作,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解决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他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 这项技术已发明多年,希望多方合力推动技术向现实生态转化,把技术推进到工程建筑市场,真正应用起来。"
王思娅 : 再生产品认证有助于技术落地实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监王思娅介绍,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起步较晚,且具有分类程度较低、回收利用率低、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较落后、建设工作者环保意识较弱等问题。" 我们调研时发现,目前国内没有关于再生产品利用与认定的标准。" 她表示," 相信再生产品认证进入市场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真正落地实施。"
黄靖 : 标准体系建设助力新技术应用
" 凡是对于有争议的项目,我们将会邀请提出质疑的专家作为指导专家,参与标准的编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黄靖认为,只有做到知识创新、服务创新、规范创新,才能避免新技术在应用初期阶段因为没有规范标准参考而失败。" 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是先有百家争鸣,再有规范标准,所以我们除了制定一个标准外,还需要进行标准体系的建设。" 黄靖表示。
张志勇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 深圳走在全国前列
"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一定会带动相关标准规范的产生。"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张志勇表示,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标准规范制定方面,深圳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项技术得以在深圳落地生根,离不开政府的帮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指导与扶持,给予企业继续前行的动力,为企业快速发展赋能。" 他认为,深圳是开放创新的前沿,在这座城市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试验。
曹力强 : 大量研究工作确定团队编制标准
在研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初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墙体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力强在施工工艺方面存在顾虑,尤其是如何与现代墙体设计融合、如何承受气候变化等。曹力强表示,在 2017 年时他们进行的第一步尝试是材料研究," 先把所有材料按自己的想法检验,每隔一段时间总结设计、施工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据他介绍,在制定编制标准时,仅编制组成员就进行了 5 次会议,并制定了设计、施工、验收、材料研究等完整的团队编制标准。" 为了确保不出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工程完工后的后期应用观察,投入了大量人手,最终确认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的可行性。" 曹力强说。
▲参加交流研讨会的领导、专家、行业代表共同合影。
深圳晚报记者 潘潇雨 / 文 陆颖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