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失修的危房变成了白墙青瓦的楼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出门抬脚就是水泥路,百香果藤蔓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果香扑鼻而来;夜幕降临,文化广场放起了欢快的音乐,一盏盏路灯齐刷刷亮起来,照亮了乡村的道路 , 也点亮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
如果不是那纸文件,如果不是那群坚毅的人,那个约 270 公里以外的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均联村,在深圳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座小村庄。如今,它一次次走进深圳人的生活,因为从那儿运来的阵阵浓郁果香,也因为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脱贫故事。
▲帮扶单位给均联村援建文体广场。
自对口帮扶均联村 4 年多来,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携手区科技创新局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产业帮扶、消费扶贫、乡村振兴、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等一揽子举措决战贫困。目前,均联村 39 户贫困户 " 八有 " 指标全部达标,贫困人口 104 人全部摘帽脱贫,脱贫任务完成率 100%。
青山绿树间,均联村拥抱新家园;辞旧迎新际,脱贫人整装再出发。
▲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均联村全貌。
党建引领精准帮扶
一步一犁耕好脱贫攻坚 " 责任田 "
均联村是革命老区之一,全村面积约 4 平方公里,有增光、肖屋等 10 个自然村,人口约 2500 人。村里有党员 55 名,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两个党支部。该村地少人多,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 1 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或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产业。在 2016 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均联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建档之际,39 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 4000 元。
▲ 2019 年 12 月,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志平到均联村看望慰问贫困户。
抓好党建促脱贫,是党中央布局、指导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也是均联村脱贫的 " 密钥 "。帮扶单位在均联村成立了新一轮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定期到村走访、调研,摸清村集体经济发展短板。
▲帮扶单位给均联村援建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
放下书本,走进田间。在均联村,扶贫一线的党员先 " 充电 " 再下田,边 " 充电 " 边扶贫,学做结合,与时俱进。均联村在和平县省定贫困村中率先成立了村 " 微党校 ",探索在村里实现党校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功能,常态化推进村党支部 " 两学一做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和系列学习交流活动,激发党员干部争做先锋模范的动力,使村党组织更加凝聚党员、更好服务群众,为脱贫攻坚和村集体发展助力," 微党校 " 成为了基层党员的 " 加油站 "。
▲ 2019 年 7 月,中共阳明镇均联村支部委员会到深圳开展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党日活动。
在强化党建引领方面,南园街道在 " 一对一帮扶 "(即一位帮扶单位干部对接一户贫困户)的基础上,增加党支部对接贫困户、村党员对接贫困户两种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辖区上步股份公司党委、南园商圈党委等为均联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形成党建 - 扶贫 - 产业 " 三推进 " 的良性循环。
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志平,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蒋崇安,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黄小平等街道领导班子多次率队入村一线调研,走田间访地头、上门走访贫困户、慰问师生、考察扶贫产业,与和平县县委常委、驻和平工作组组长何东辉,两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聂勇、林小龙以及村 " 两委 " 一起共商扶贫工作,对症下药,凝聚党组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促使均联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帮扶单位到村组织召开扶贫工作会议,调研产业发展。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一草一木打造产业扶贫 " 生力军 "
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自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驻村工作队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村集体企业田园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百香果等生态农业种植基地 60 亩;为有种养意愿的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果苗等农资,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引导、鼓励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或努力自主就业 ……
▲均联村集体产业生态农业基地。
与此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借鉴 " 飞地模式 ",在阳明镇梅径村建设和盛高效养鸡场,为村集体年增收 7.38 万元以上;投资大棚小盆栽花卉扶贫项目,村集体年均增收 8 万元;投资河源栖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村集体年均增收 13.3 万元以上。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工作队与村 " 两委 " 一道在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想方设法关心和解决贫困户种养、农产品销售、外出务工等难题。
走进均联村肖屋自然村,300 米外就是正在建设的环城公路,轰隆隆的机器声让扶贫干部灵机一动: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把传统单一的生态农业种养基地升级为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家乐餐厅、农业采摘园,加上文化活动室、党建书吧,不仅让农产品更值钱了,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创业。
▲帮扶单位现场调研村高铁商业综合体项目。
在南园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均联村持续做大做强消费扶贫。2016 年,村委会组织成立和平县田园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微商微店、特产实体店和帮扶单位工会采购等平台,销售和平县农特产品。至 2020 年底,公司销售额突破 100 万元,累计为贫困户分红 10 余万元。
2019 年,均联村与福田区消费扶贫电商平台 " 福和直通车 " 签订共建协议,此后 5 年,定向定量采购农特产品等,通过平台采购的金额将有 10% 返还村集体。今年 6 月,南园街道、区科创局和福田区驻和工作组在新城市广场联合举办了 " 消费扶贫 筑梦同行 " 推广活动,现场签约 39 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 3.9 万元。如今,以 " 福和直通车 " 平台为依托,村民的散养鸡、百香果等成了城市人舌尖上的美味,未来将有更多物美价廉的河源优质农特产品飞向深圳市民的餐桌。
▲帮扶单位助力均联村做大做强消费扶贫。
增强群众幸福感
一心一意答好脱贫攻坚 " 加分项 "
自古通衢富贾。均联村地处粤赣交界处,2021 年将建成通车的赣深高铁进入广东的首站和平东站便在均联村的三卢片区。按照当地规划,和平东站周边将打造一个 3 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和平东站的通车和高铁新城的建设,将对均联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一个生机勃勃、美丽富饶的 " 高铁新村 " 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赣深高铁(和平东站)建设现场。
通过 4 年多来的精准帮扶,均联村集体收入从开展帮扶前的几千元,提高到 2018 年 10 万元、2019 年 18 万元、2020 年 31 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帮扶前不足 4000 元,提高到 2018 年 13000 元、2019 年 15328 元、2020 年 19637 元。
如今的均联村,村更靓、人更富,昔日的贫困村正在历经 " 破茧成蝶 " 的艰难蜕变,实现从 " 贫困 " 到 " 脱贫 " 的精彩蝶变。对于未来,驻村工作队早已做好打算:进一步巩固投资的各项收益型扶贫项目,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巩固提高贫困户收入,扩大产业种养规模,加大转移有劳动能力务工就业力度;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打造有均联特色的高铁新村。
▲均联村高铁商业综合体效果图。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除了精准帮扶均联村外,南园街道勇挑重担,对口帮扶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林志平、黄小平多次带队前往罗城,深入小长安镇归安村、黄金镇宝聚村、黄金镇寨道村开展帮扶工作。
南园街道通过与村委班子座谈、走访贫困户及党员、调研脱贫扶贫产业项目等方式,与当地共商扶贫举措,在协调辖区企业提供劳动力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发动辖区企业捐款 11 万元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支持,与 3 个村委共同帮助村民脱贫。截至 2020 年 11 月,南园街道超额完成广西对口帮扶采购任务,共完成采购扶贫物资 65.9 万元,其中农副产品 40 万元、矿泉水 25.9 万元。
百香果的香甜与矿泉水的清甜交织融合,南园街道与均联村、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更加紧密携手,正开启崭新的春天的故事 ……
深圳晚报记者 温银妮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