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2 月 19 日,北京单向空间 · 大悦城店迎来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作家多丽丝 · 莱辛的 " 短篇小说世界 "。她的两部短篇小说代表作《到十九号房间去》和《对杰克 · 奥克尼的考验》于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莱辛优秀的短篇小说写作同行,嘉宾文珍、邓安庆同样深谙短篇小说写作的幽微。他们怀着对莱辛由衷的热爱与敬佩,与在场数十位读者在接下来的两小时里畅谈了莱辛的短篇小说创作。
对谈伊始,两位嘉宾首先跟读者分享了莱辛之于其他作家,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文珍从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讲到写短篇的莱辛跟印象中 " 很晦涩、非常难以进入的、刚开始就有点拒斥的她 " 很不一样,肯定 " 短篇小说是她特别正确的打开方式 "。读完她的短篇,读者会感受到莱辛的 " 火热 " 与极强的 " 同理心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小说世界,莱辛总在自我逼问," 可以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做点什么 "。邓安庆则从莱辛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轨迹入手,提到莱辛非常广阔的 " 世界性视野 ",并借由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所述之莱辛,指出 " 莱辛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清晰,两部短篇小说里面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各种各样的事件,都是以非常清晰、有力的笔触写的 "。
接着,两位嘉宾就本次活动的主标题 " 另外那个女人 " 这一同名篇目,从十分丰富的阅读视角予以了个性化解读。文珍称《另外那个女人》是《到十九号房间去》这部小说集中她最喜欢的一篇。故事中那个叫罗丝的女性先是死了母亲,后来拒绝了既定的未婚夫,而后在经历伦敦遭轰炸、痛失家园与父亲的情况下经历爱情的甜蜜与不完满。文珍发现,这个有 " 多重反转 " 的故事跟莱辛本人在 " 战时的状态最为接近 ",女主人公罗丝的情感经历也有 " 非常多莱辛自传的影子 …… 故事可能是好多事的叠加,这个人是好多人的叠加,是真实的血肉,但并非照搬生活 "。她说,莱辛曾坦陈 " 我不断会把爱情让位于写作 ";认为莱辛之所以能如此真切地写出两性之间的感受,是因为 " 她是非常懂得感情的人 "。文珍特别提到故事中那个非常真实,甚至有点儿打动人的浪子式的男性角色,说到女性对男性的温柔反让男性避而远之,这反映出 " 人类关系中,约定俗成的婚姻关系的荒谬在于它是反人性的,人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一眼看得到头的关系 "。邓安庆则接文珍提及的男性对女性温柔所持态度这一话题,指出 " 厉害的女作家写的男人都有一种相似的地方,就是男人在里面是一个坍塌式的存在 ";她们的故事生动地呈现了这样一个经典母体,即 " 男人在面对窒息的温柔时,总感觉想逃离,却又心怀内疚。" 从《另外那个女人》中,文珍透过罗丝这一角色,点出女人的 " 女儿性 "" 妻性 " 和 " 母性 ",道出莱辛的这个人物是要在 " 一个废墟的世界重塑一个秩序,是更本能的、可以战胜所谓的贤妻良母角色的 "。深受文珍观点的启发,邓安庆顿悟到现实中和小说中的一个男性特点,即 " 男人在希望得到女人原谅时,会展露出一个天真的小男孩的样子;在做错事寻求原谅时,会感觉在女性母性的目光注视之下,自身得到一种净化 "。两位嘉宾在故事之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两性解读视角。
被问及最为喜欢和惊喜的篇目,邓安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天堂里上帝的眼睛》。这个讲述一对英国夫妇或称情侣在二战六年后去一个德国村庄——战胜国的国民去战败国的村子——旅游的故事所捕捉到的两国国民的内心情绪,让他觉得就像 " 你睡在床上,总感觉下面有什么东西扎着你,你仔细摸摸又没有,但是一躺下去又扎着你,就那种很细很细的扎人的东西,那些东西是隐藏在厚厚的棉被之下的东西,但是能感受到 "。同时,同为写作者,他体会到莱辛写作这个故事时可能会有的艰涩时刻,以及为顺利推进故事,莱辛可能有过的愁苦与兴奋,这种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让他更为珍视这个故事。文珍则选择了《恋爱的习惯》一篇,她 " 感动于一个女性作家对另外一个性别的理解 ",莱辛在故事中所展现的 " 平等、理解和温柔到现在看起来都是很前卫的一种女性主义的观点 ";此外,故事里 " 还是有一种相信,相信两性沟通是可能达到的,这个理解是可能发生的 "。
面对 " 如何看待莱辛那类女性与猫的短篇 " 和 " 从《穿过岩洞》这个颇能展现少年心气的故事,谈谈少年时代对一个作家的写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 两道专属题目,两位嘉宾分别给出了极为动人的回答。爱猫人士文珍实实在在感受到莱辛对猫的感情,看出莱辛之所以把猫 " 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写得这么独立、这么美丽,写成跟人平等的生命体 ",是因为她具有很多跟猫相处的生活经验,是因为莱辛 " 不会过卑过亢 ",对读者足够信任," 对世界、物种足够平视 "。邓安庆回忆,《穿过岩洞》是他上大学时接触的第一个莱辛的短篇。这个以小男孩的视角写的故事跟莱辛其他小说很不一样,是她较为罕见的一类视角。故事本身特别简单,小男孩为了跟陌生伙伴较劲,不断练习海底憋气,努力穿过海里岩洞。由此,他点出," 少年时代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我需要命名这个世界,我需要让这个世界在我脑海中建构成我自己想象的一个样子。" 在此过程中,少年 " 内心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是大人无法体会到的东西,这个时候这个世界是有光的,我觉得少年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此,就是我自己创造了我所想要的世界,我自己的喜悦只有我自己知道。" 同时,无力表达内心的 " 惆怅 " 和无人分享喜悦的 " 孤独 " 是特别动人的。
《到十九号房间去》
多丽丝 · 莱辛 著,杨振同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年 10 月出版
《对杰克 · 奥克尼的考验》
多丽丝 · 莱辛 著,裘因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年 9 月出版
特约撰稿 仁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