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坑径上围村陈氏家族:
坚守上围村传承文化 " 名片 "
位于龙华樟坑径的上围村是一个有着近 400 年历史的老村,这里碉楼屹立、客家老屋错落、青山环绕,小溪穿村而过,历经岁月洗礼后散发着迷人的风采。
该村姓氏众多,有陈、廖、房、林、钟、曾、刘等。其中,陈氏家族人丁兴旺,很多族人外出经商,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同时,他们积极参与深圳建设,见证深圳发展演变。
刘伯良 图
陈氏家族自带敢闯敢拼的基因
史料记载,上围村始建于清朝,钟氏、曾氏祖先率领族人迁入此地后开基立村。村名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以前这里位置较为偏僻而且三面环山,加上位于山脚下像个盆地,村前有樟坑径河经过,这个位于河流源头的村落便取名 " 上围村 "。
2017 年,一场艺术涂鸦让这座城市背后的古村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同年,一场双年展让上围成功 " 突围 ",三年的时间上围村从寂寂无名到扬名海内外。观湖街道通过艺术和文创力量,让上围村焕发了新生机。
据了解,陈氏家族的祖先由江西迁徙至五华,又从五华迁移至此地,之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成为上围村的大姓。跟很多族人一样,退伍老兵陈智常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父亲陈桂林是一名英勇的飞行员,年轻时离开家乡参加抗日战争,后来不幸意外坠机。陈智常的叔叔陈桂民也成为一名空军,但不幸在一次激烈的空战中为国捐躯,年仅 25 岁。这些情节后来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得到了艺术呈现。
陈智常小时候回到樟坑径跟祖父生活一段时间后便去广州上学,之后报名参军追随父辈的步伐,延续他们的爱国精神并续写两代人的蓝天故事。
" 陈氏家族很多人都敢闯敢拼、敢于追梦,有的在改革开放的热土挥洒青春热血,有的在世界各地打拼。"
陈智常说,这是很多族人自带的基因,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将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下去
上围村具有代表性的麒麟舞是村里的文化 " 名片 ",也是陈氏家族共同的文化记忆。1840 年,第一代祖师陈求东只有 10 多岁时,就远赴福建南少林拜师学艺。陈求东艺成归来后,结合所学武术再根据传说中神兽麒麟的特点,创造出樟坑径麒麟舞的基本套路。30 多年后,祖师年事已高,继承和振兴樟坑径麒麟舞的重任就落在他的得意门生陈雍达、房益华和陈天乐身上,他们三位算是第二代祖师。
民国时期,樟坑径麒麟队的规模日渐壮大、远近闻名。抗战时期兵荒马乱,樟坑径麒麟舞不得不偃旗息鼓,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才逐渐恢复并兴盛起来。近年来,樟坑径麒麟队逐渐发展壮大。2016 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邀请赛中,樟坑径麒麟队在全省 17 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传统组金奖。
" 很庆幸我们保留着很多优良的传统,麒麟队是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无论如何都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陈大爷表示,这是集体的美好回忆和文化印记,也是家族的宝贵财富。
努力为深圳未来发展出一份力
因为历史原因,村里很多人纷纷外出经商,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有 500 多人,华人华侨分布在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陈氏家族的人过年过节会回到村里聚聚,上围村有他们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在原生态文化与市场力量的互动下,这座百年老村迸发出更多艺术火花的同时,还保留着难能可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
" 我们喜欢静静待在村子里,跟一帮老友追忆往事,惊叹深圳的飞速发展。有时也会跟后代讲起父辈的各种故事,追忆他们的光荣过往。" 陈氏家族的代表说。为了在有生之年留下共同的美好回忆,陈氏家族成员还一起在祠堂门前合影留念,记下了人生的这一难忘时刻。
很多家族成员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围村从一个小农村发展成令人惊叹的模样。" 很幸运能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深圳是无数人追逐梦想的创业乐土,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努力为深圳发展出一份力。相信这座伟大的城市一定能继续当好发展排头兵,继续创造奇迹并给所有人带来惊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