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2-23
禁采20年成果显著,苏锡常地下水水位最大回升超过50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12 月 23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水利厅获悉,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 20 年成效显著,地下水水位最大回升超过 50 米。

苏锡常地区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因河网水质污染造成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诱发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直接影响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江苏省果断决策,省人大常委会于 2000 年出台了《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决定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江苏省政府专门建立由分管副省长召集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禁采工作的重大问题,江苏省水利厅制定了五年封井规划,至 2005 年实现全面禁采。省有关部门和苏州、无锡、常州各级地方政府全力推进地下水封井工作,把地下水禁采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至 2005 年底,累计封井 4831 眼,压缩地下水年开采量 4.8 亿立方米。

五年内苏锡常三市投资 100 多亿元资金调整水源结构,建成水厂总规模达 302 万吨,铺设到镇主干管 2000 多千米,完成 244 个乡镇联网供水,受益人口 802 万人,改变了广大农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的局面。

通过禁采工作的强力推动,苏锡常地区率先实施区域供水,成为中国供水事业由城市辐射农村的典范。同时,各地主动加强对企业开展节水技改的指导,鼓励和扶持用水单位引进先进的节水工艺和设备,实行 " 一水多用、循环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据有关研究单位估算,苏锡常地区至 2000 年左右因地面沉降引起的总经济损失高达 350 多亿元。自实施禁采以来,该区域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变缓,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有效保障了该区域京沪高铁、沪宁高铁顺利建设。

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在审议苏锡常禁采工作报告时,一致认为:"《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是我省执行得最好的法律、法规之一。"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创造了四个 " 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个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地下水禁采工作的目标、程序和要求;在 1 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五年封井近 5000 眼,为全国首创;五年投资百亿元建设水源替代工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区域供水,在全国首开先河;全面建设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监测手段和监测范围全国第一。

为吸取苏锡常地下水超采的教训,江苏省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推进地下水管控。苏中、苏北持续推进地下水压采封井工作,根据省政府部署要求,自 2015 年以来已累计完成封井 7819 眼,每年累计压采地下水开采量 4.1 亿立方米。据监测,该区域地下水水位普遍回升,已全部恢复到地下水位红线以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