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福昌 王艳 记者 李娜)12 月 24 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即将通车。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心洲长江大桥为 " 北桥南隧 " 建设,其中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江心洲夹江隧道工程也将同步正式通车,这是目前建成的国内最大直径水下盾构公路隧道。
空中与地下完美对接,南京拥江发展的新地标
江心洲夹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大胜关大桥(长江三桥)之间,根据地理环境、长江航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隧道北接江心洲长江大桥,以斜拉桥形式跨越长江,向南以隧道形式下穿长江分叉夹江,顺接已建成的青奥轴线隧道,进入南京主城区,是连接南京主城和江北新区的又一重要交通纽带。
项目路线全长 10.33 公里,包括 4.4 公里的主汊跨江大桥,1.8 公里的夹江隧道,4.1 公里的两岸接线,其中夹江隧道明挖段长 596 米,盾构隧道长 1159 米,管片外径 15 米,设计为双管 6 车道,行车时速 80 公里,于 2017 年 5 月开工建设。
据中铁十四局项目总工程师武文清介绍,江心洲夹江隧道于 2018 年 12 月开始盾构掘进,开挖直径达 15.46 米,先后克服了浅覆土盾构始发、下穿夹江大堤、江底冲槽区、超深基坑盾构机接收等施工风险,特别是今年以来项目部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生产,盾构机精准接收出洞,安全高效,实现 " 双胜利 "。
据了解,整个盾构机的重量达到 4000 多吨,整机长 140 米盾构机刀盘上安装了 237 把不同类型的刀具,参数调整、掘进速度、掘进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都存在一定难度。在施工过程中先后经过了盾构机组装、解体、再组装、再解体的过程,整个庞大机器历经多次 " 变身 ",这在国内隧道施工中罕见。
" 这一水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成功实施了一机两洞作业。双线贯通后,盾构机已转场杭州亚运会配套工程,为重复利用超级装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积累了实践经验。" 武文清说。
科技助力环保、生态、安全
江心洲夹江隧道位于为生态科技岛,四周围绕着青奥文化公园、森林公园、南京眼步行桥和城南水厂等南京市景点和市民休闲生活设施,环保要求非常高。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该项目开发应用了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循环利用泥浆压滤废水自动喷淋降尘;通过开展盾构隧道弃浆环保处理与改良再利用技术,对盾构产生的弃浆快速干化、就地回收利用,渣土加固长江大堤和江心洲公园建设,处理后的水体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保护了夹江市民饮用水源的安全。
江心洲夹江隧道分为三层,分别是排烟层,即消防排烟用通道;三车道行车道;下层逃生通道。经过演习测算,在车流量满载的情况,五分钟内可以疏散所有人群。
" 只要人群进入到盖板下面就安全了,通道内有送风系统,同时会有电瓶车将人群送到出口。"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副总经理、南京江心洲夹江隧道建设项目指挥长史庆涛介绍,在正式建成通车之后,夹江隧道将与南京应天大街隧道、定淮门隧道实施一体化运营管理,建设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和管养信息化系统,各通道应急救援力量将相互调配、互为补充。
通车后,从江北到河西主城区开车缩短至 10 分钟,缓解了过江交通压力,促进了跨江融合发展,完善了国家干线公路和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布局,带动了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过江通道众多,其中,不少都有中铁十四局建设者的身影。他们先后承建了南京第一条过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在建的和燕路过江隧道、建宁西路过江隧道,见证了南京从跨江到穿江的发展。除此之外,中铁十四局集团还承建了长江上最大直径盾构隧道——江阴靖江隧道。这些工程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