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我与深圳十佳健身步道的故事 " 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出炉。获奖作品或以笔触绘美景,或记录点滴故事,或阐述人文内涵,或为全民健身建言献策,透过它们可以感受到笔者对十佳健身步道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各获奖作品。
本次征文活动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晚报承办。
《满目青山起白云》
作者:岳鸿雁
一个城市都有两个面向,属于旅行者的和属于本地人的。对比城市的两面,如同穿越两个时空。前者无比光鲜,是明信片上的城市地标 , 也是旅行指南里的米其林餐厅。而后者则活色生香,包罗万象。两者之间,也许只隔着一条街巷,一个社区,一条绿道。如果说城市是一本书,地标是它的封面,建筑是元素,街区是段落,那么绿道就是它的插图。
八年前,这本大书吸引我的第一幅插图是莲花山,从风筝广场一路到山顶广场、雨林溪谷、晓风漾日 , 这一路,有艺术,有风景,有参天大树,有成片草坪,有人文,有创意,更有生活。这是一条资深自然症患者的漫步路线,也是一条迥异于 " 深圳速度 " 的 " 深圳生活 " 的漫步路线。徜徉其中,渐渐我认识了双生大王椰、吊瓜树、象耳豆、腊肠树、雨树、紫叶李、红叶乌 ……,我才发生,生活中很多熟悉的东西,其实暗藏着惊喜。再后来,从这个城市让人心动的绿色中,我渐渐找到了更多的色彩。冬天里的勒杜鹃花开,春天里的满地落叶,还有四月里飘落的木棉,五月里盛开的凤凰花开。
如果说莲花山是多萝西的绿野仙踪,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一路慢行就是绿山墙的安妮故事。穿过香山东街,可以前往深圳最著名的旧天堂书店消磨时间,附近有小资热爱的胡桃里音乐餐厅和艺味空间。从香山中街向南回到杜鹃山东街,可以前往生态广场,这里紧靠华侨城湿地,回望燕晗山,充满了野趣和自然的韵味,偶尔还会有 " 松竹乍裁山影绿,水流穿过院庭中 " 的惊喜。它会告诉你,逍遥是一种失传很久的传统,在这里也许能找回。
从这里一直往南,穿过 " 长满胡须的神奇大树 " 的深南大道,则可以到达滨海的红树林路,这一幅有关绿道的插图就是海的女儿了。在徐徐海风中,听听海浪的声音。滨海红树林的绿道被称为深圳最美的自行车道之一,也是中国绿道的先行者。踏上铺着红塑胶的专用道,仿佛看到一条彩带在海边的树阴下蜿蜒伸展。
在绿道上的漫步,用返璞归真的城镇生活代替无序蔓延的城区。深圳绿道和它串联起来的山、林、海、河,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条回到童心,回到理想生活的绿道。在这里,你会发现深圳是个适合做梦的地方。除了金光闪闪的深圳梦想,这里还包容绿色的童话之梦。
《我在梧桐烟云路》
作者:谢湘南
一个城市,因为有绿道,会灵动起来,飘逸许多。
深圳这些年多了许多绿道,作为深圳人,我明显感觉到城市在往更宜居的方向上迈进。
因为住在梧桐山下,梧桐绿道(罗湖绿道 5 号线)是我常走的绿道,当然还有梧桐烟云景区,也是我常去的。
从我家出发,走大约十分钟左右就可从登云道上小梧桐,不急不忙上到小梧桐山顶也就一个小时多一点时间。或者走另一条路上山,沿着梧桐山南路往东步行,经过仙桐体育公园,再沿着梧桐山南路一直前行,从凌云道上山,也是一个选择,但这条上山的路是最陡峭的,有很长一段,看上去就是垂直的直角,下山时必须要抓住护栏才行。我常走的线路是从登云道上山,到达小梧桐山顶后,在梧桐烟云逗留,在山坡与山涧间溜达一番,再从凌云道下山(有时候也从仙湖植物园下去)。当然还有其它几条上山的路,我也不只一次走过。上山的过程,除了出汗、喘气、最重要的是体验融入山林的那种感觉。
今年疫情闹得最凶的那段时间,梧桐山上山的路也是被封锁了的,因为当时梧桐山村发现了感染的病例,后来疫情缓和些,慢慢可以开始上山了,三三两两的人,开始戴着口罩去爬山,人与人擦身而过时,都会有意识的要躲闪一下,那情景,大家都有种心照不宣的诡异。
那两个月时间,我隔一、两天就上山一次,最初上山的情形真有如与老友久别重逢一般的喜悦,尤其是当独自走在上山路上,看到阳光穿过林梢,从树叶间透出一缕缕的光线,有如光的乐谱在眼前弹奏着你的目光,那种心身的激动,难以言表。
在小梧桐西南面的山顶,可以俯看到罗湖与市区的全貌,黄昏时分,你坐在那里,看着日落,看着天边的一条金线分隔出明显的云层,云层之下的城市,那些楼房,就是你的家园,而此刻,它们也映现在云层之上,没有喧闹,展现出宁静与壮美。
在小梧桐北面的山谷里,此时毛杜鹃正盛开,它们将寂静的山谷装点成节日,没有几个人来看她们盛开的样子,她们只是自然地为自己开了,那种华美令我动容,而有些小径已被粉红的花瓣铺满。从小梧桐往东走有条十里杜鹃径,一路走来,你会被一树树的毛杜鹃花撞迷眼。与毛杜鹃同时在山中开放的还有吊钟花,它们一串一串地挂在枝头,在风中娇羞的摇曳,时常一阵雾飞来为它们戴上面纱,等雾散去,它们的红,有如清脆的响铃,令人兴奋得想拥其入怀。
我最喜欢站在小梧桐的北坡,看一阵阵的风将云雾从梅沙、从盐田方向吹过来,它们带着海水的潮湿,正在为梧桐山沐浴出亮眼的肌肤。
《玉兰花开春意浓》
作者:王直平
明媚三月,鹏城和风细雨,花开烂漫,处处皆有佳景。饭后漫步于梅林山公园内的草地、花丛、山径,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水库边、溪涧、林下,处处已可闻及大地深处春的絮语,犹如宿鸟呢喃,静谧中蕴含着春气拂拂的温馨。在阵阵春风里,梅林山公园的山坡上、青石步道的两旁,总会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一树树白色或紫色的玉兰花。和风轻扬时,淡淡幽香飘然,离枝的花儿纷纷扬扬地从树梢上落下,惹得不少红衣妙龄女郎驻足观赏,或摄影留念,或采摘亵玩,或小心翼翼地拾几片置于掌中闻香。
相较于他人的文雅,我则更喜欢在早春清晨收捡白玉兰。"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 ",将光滑香嫩的花瓣裹上面粉放在油锅中炸,炸出来的玉兰花香甜爽脆,并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把玉兰花瓣洗净后放到开水里焯一下,然后用凉水浸泡后,和蒸熟的五花肉一起下锅烧制,这道玉兰花炒肉吃起来清香可口。正因为玉兰花的可炸可焯,还可做蜜饯、熬粥、泡酒等,所以年幼的我曾对它出奇的喜欢。只是后来因为喜欢张爱玲,受之影响也对玉兰花曾有些许误解。刚烈的张爱玲与继母闹口角,被父亲所恼而困于楼上,常常静静地盯着窗外望,看着那满树开着的玉兰花。" 又大又白,只觉得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白纸,抛在树上,被人遗忘了。大白花一年开到头,从没有像这样邋遢丧气的花。" 作为张爱玲的铁杆 " 粉丝 ",深深为其观察的细致、笔触的细腻而折服,于是整整大学四年,面对校园里各处怒放的玉兰花却视而不见,固执地认为玉兰花是淫邪,媚惑的象征,对玉兰花的好感也就荡然无存。
" 玉兰万朵牡丹开,先摘姚黄献御杯。翠幕重重围绕定,料应蜂蝶不曾来。" 不管人们褒贬喜恶,或深居山谷还是市区公园,玉兰花只要一捧黄土便安然处之,自凋自谢,自开自落。它超脱世俗的羁绊,不慕桃红柳绿,不求蜂戏蝶舞,不望飘香十里,只是默默地吮吸春雨,积蓄能量,只待时机一到,便本真地在春天中尽情地绽放自我。静静地审视它,让我的心胸开始变得敞亮和坦然。正所谓人生不得意者十有八九,只要真正地付出过,努力过,便无愧于青春年华,又何必奢望事事顺心如意?
深圳多雨,在风雨如晦的深夜里,常常对过往的事情有着反省与顿悟。也渐渐地对玉兰花有着更为深刻的领悟,不仅喜欢它的纯洁高雅,更爱它的弃妖冶之色,去轻佻之态,无意与群芳争艳。
晨风中,落日下,我一次次独自漫步在梅林山公园的青石路上,凝望着道路两旁满树的 " 梨花 ",抚摸枝干的斑驳,心中的烦躁和困惑得到消融释放。尤其是登高立于主峰大脑壳,近赏玉兰花、杜鹃花、木棉花,俯瞰繁华整洁的市容,远眺海天一色,不仅喜从心来。在这里,可以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忘却各种烦恼,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身处春天的花海,胸间不时浮现出一幅百花葳蕤、馥郁芳馨,清风骀荡、块磊全无的美好图画,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更多的期待与憧憬。
《在绵延的诗意里徜徉——写给深圳十佳健身步道》
作者:郑安江
从莲山春早路到香蜜幸福路
从梅林青石路到梅沙踏浪道
每一条蔓柔了时光的健身步道
都是旖旎的诗行
对它们的每一步深入,都是
对一幅唯美主义图卷的倾心赏读
它们如经典的乐谱一般悠扬着,缱绻着
充满力度地延伸着,舒展着
就此有一根根和弦,澎湃着活力,演绎出精彩
使人胸廓跟着开阔起来
向远铺陈的憧憬,正在穿越春秋
指向梦境
从梧桐烟云路到滨海红林路
从阳台叠翠路到光明山湖道
沿途分布的郁郁葱葱,是蝴蝶和蜜蜂的家园
吸引五湖四海的爱恋纷纷落脚
鸟雀的光顾和探访,让枝头有了更多盛开的畅想
纯净如水的鸣唱,把天空擦拭得瓦蓝
把曾经生满铁锈的心田,擦拭得少有尘埃
那些高高大大的银海栆、荔枝树和榕树
葳蕤了希冀,也丰盈了诗情画意
把健身步道装帧成一脉风景
临写成一袭诗锦
神仙湖和深圳水库蓄积的月色
适宜用来点染情感
清澈的水声,渗透这些自然而熨帖的诗行
使它们有了臻于完美的韵味
而海滨蜿蜒的弧线,是大海蔚蓝的音域
深沉地刻画着壮阔的波澜,涌动成心潮
环山贯水的健身步道
使我们对春秋的从容丈量与流连是多么惬意
一滴水,过滤了欲望与灵魂
一缕风,打扫了心头的阴霾
从石岩湖光路到青春大运路,一行脚印
温习着对大地的挚爱与依恋
在深圳,每一条润色得如此优美的健身步道
都是充满魅力的诗行,在我们的向往中绵延
让走过岁月的步履,漫游着清新的韵脚
有一种感触,美轮美奂
深圳晚报编辑 林炜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