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随身携带的小盒子,里面存放了各样的树叶,卓忠明取出一片,放到嘴边,就吹奏出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曲目,为方便保存,他还制作了不同材质的树叶与花瓣。如今,75 岁的卓忠明仍辗转各地,致力于将树叶吹奏的技艺带出国门,也让树叶吹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发扬。
▲卓忠明正在演示花瓣吹奏
偶然机遇 结缘树叶吹奏
1945 年,卓忠明出生于马来西亚,1955 年,他随父母回到海南,在万宁兴隆华侨集体农庄 ( 现万宁兴隆华侨农场 ) 安家落户。当时,兴隆有来自 21 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文化与艺术的多样性,也让卓忠明有了接触树叶吹奏的机会。
▲卓忠明
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偶然机遇开启了他树叶吹奏的生涯。一日放学,卓忠明看到一名学长在河边捡树叶吹奏," 金黄的稻田,潺潺的河水,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格外和谐融洽。" 当时的情景令他记忆犹新," 无法想象,一片树叶居然能吹奏出一首歌曲。" 被大自然的艺术深深打动后,他再也难以割舍。
▲卓忠明正在演示树叶吹奏
最初接触树叶吹奏时,卓忠明并不了解什么样的树叶适合吹奏,也找不到树叶的发声点。" 随手折下一片树叶,铆足劲瞎吹。" 他这样形容最初尝试的情景," 经常吹到头晕眼花,有一次还差点从牛背上摔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瞎 " 吹一周后,卓忠明吹响了第一个音。" 树叶的发声点很小,以毫米计算,虽然只是偶然吹出第一声,却点燃了我的热情。" 回忆起第一次吹响树叶时,这位 75 岁的老人依旧心潮澎湃。
▲卓忠明正在演示树叶吹奏
吹响第一声后,卓忠明备受鼓舞,放学后他常在学校附近的田野中,反复练习《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旋律," 练习了两年多,我可以吹奏出简单的歌曲。"
1965 年,卓忠明考入暨南大学,在学校文工团,各地归侨学生汇聚一堂,民俗文化亦是各具特色。" 我很新奇,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让我大开眼界。" 由此,卓忠明的 " 曲库 " 也日渐丰富。
大学毕业后,卓忠明选择前往贵州支教,山区特有的民风民俗,也让他有了新的收获。" 当地少数民族依靠歌声交流情感、谈情说爱,我就跟着他们学习民歌。" 卓忠明回忆," 那时我对树叶吹奏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吹奏树叶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
白日教书 傍晚演出
1984 年,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经济特区吸引了卓忠明的注意,克服重重困难,他决意南下去往深圳。来到深圳,更想展示自我的卓忠明放弃了翻译工作,选择在当时的深圳工业学校任教,除去教授外语,他还义务教授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每逢闲暇时间,他仍不忘拿出树叶继续练习吹奏。
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深圳带来了 " 三来一补 " 等新经济企业,大批劳动力涌入深圳,每逢过节,都有大量打工者停留深圳。因此,教书之余,卓忠明时常参加慰问百万打工者的演出活动。
在表演中,丰富的语言储备让卓忠明广受欢迎,各地打工者的家乡话,他总能接上几句,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他也都能拿得出手。表演最后,他还会亮出拿手绝技——树叶吹奏,惹得大家掌声连连。
▲卓忠明正在演示树叶吹奏
白日教书,傍晚演出,渐成卓忠明生活的常态。" 有时一周上二十多节课,晚上演出到深夜,回家还得继续备课。" 尽管义演没有报酬,但是当他和观众 " 打成一片 ",看到观众们发自肺腑的笑容时,卓忠明仍觉得一切都值得。
▲卓忠明正在演示花瓣吹奏
1992 年,卓忠明和搭档代表参加了 " 马三立杯 " 中国业余相声邀请赛,他以英文、普通话和广东、四川、海南等地的方言表演了对口相声《深圳之光》,展现深圳的时代风貌。尾声,一曲树叶吹奏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更将现场氛围推至高潮。新颖的表演方式与独树一帜的树叶吹奏,令人耳目一新,也让卓忠明和搭档斩获了此次比赛的三等奖。
树叶吹奏展现音乐力量
" 人们在大自然中生活,要善于发现自然馈赠的宝藏。" 从 10 岁练习树叶吹奏时,卓忠明就有了用花瓣吹奏的念想," 每到一处地方,我都会研究一遍当地的植物是否适合吹奏。" 历经 62 年的钻研,卓忠明终于成功将花瓣变为 " 乐器 ",并带上国内外各大舞台。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他用花瓣吹奏了《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献礼。
2014 年,在友人帮助下,卓忠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愿望,他将自己用树叶吹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天路》《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曲目,录制成名为《知道不知道——树叶也能吹音乐》的 DVD 光碟。" 我想让更多人了解树叶吹奏,爱上这门艺术。" 卓忠明说。
多年来,卓忠明自掏腰包,在各地演出、授课,2018 年至 2019 年,他的行程甚至达到了 8 万里。其中,有一场演出他仍历历在目,当时台下的观众大多是八、九十岁的老人," 不少都是我父亲那一辈的战友。" 卓忠明吹了三首曲目:《我和我的祖国》《鸽子》《喀秋莎》,三首曲毕," 第一排一位 80 多岁的老将军带头站起来给我鼓掌。"
▲卓忠明正在演出
" 看着老人们跟随音乐起舞,我感到非常温暖,他们被我吹奏的歌曲感动的同时,也让我自己也深受感动。" 回忆起当时的演出,卓忠明感慨良多。
音乐的力量,让卓忠明触动不已," 一片树叶没经过任何加工,甚至没音没调,但是却能奏出人们内心的共鸣。"60 多年来,树叶吹奏成了卓忠明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了他致力一生的事业," 我还在继续研究、继续创新,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传承发扬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潘潇雨 实习生 庄莉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