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生:武汉大学教授)
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情感资源,是中国人民构筑民族大厦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明确提出 " 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 [ 1 ] "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 2 ] 等重要论断,指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价值遵循。" 爱国主义情怀 " 蕴含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境界高度,极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对夯实思想根基、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团结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既需要认识爱国主义情怀的本质要义,也需要阐明其核心内容与价值品性。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本质要义
爱国主义情怀与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既互相联系,又存在着一定差异。爱国主义情怀凸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维度,是在立足共性的基础上从情感价值层面对爱国主义本质属性作出的进一步阐释和论述。情怀一词,释义为 " 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从语义学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情怀是指人们对祖国忠诚、维护与热爱的心理境况。在新时代语境中,爱国主义情怀意指积淀在主体内心的由多种要素综合而成的情感价值体系,体现的是个体对于祖国的一种心理感怀、价值关怀和担当胸怀。
1. 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祖国的一种心理感怀
情怀,是主体触物生情、有感于怀,由此生成的情绪体验、情感倾向和心理境况。爱国主义情怀凝结着人们对祖国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国家象征等方面的心理积淀,体现为对祖国的一种心理上的崇敬、依恋和情感上的认同、归属。这种对祖国的心理感怀是爱国最基础的情感反应,主要依赖于主体自身的内心需要和内在感受,是孕育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性基础。人总是生活在一定国度里,从幼年起就开始接受祖国江河大地的养育、历史文化的滋养、风俗习惯的影响,对祖国的物质资源、民族语言、风俗礼仪、文化传统有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当人们深切感受到个人与国家之间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体认到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安全、保护和关怀时,就会与国家建立一种深情的联系,形成一种真挚而稳固的心理情感。这种心理情感,表现为对祖国锦绣河山、灿烂文化、人民同胞、辉煌历史的赞美、自豪与尊崇,对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的否定、憎恨和愤怒,以及由此演绎的愿意为祖国的生存发展、繁荣富强奋力拼搏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与损害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人与事作斗争的献身精神。这种心理情感,往往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认识,支配着人们的情感生活,在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建设祖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人们凝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成为维系民族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情感资源和精神力量。
2. 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祖国的一种价值关怀
情怀,不仅仅是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还蕴含着主体内心深处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爱国主义情怀的本质体现为对国家的价值观念、利益主张、发展要求的认同、维护和践行。国家是人们出于共同的发展需要凝聚而成的价值共同体,承载着全体社会成员的目标追求,汇聚了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必然以维护祖国的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实现祖国繁荣富强为价值目标,做出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选择,体现出崇高的国家使命意识和价值观境界。在当代中国,爱国就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完整和民族团结。同时,还要清楚认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坚持立足国内又面向世界,既讲民族情怀又讲人类关怀。因此,要把对自身的民族关怀和对国际社会的世界关怀结合起来," 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 [ 2 ] 在构建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中增强国家发展的生机活力。
3. 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祖国的一种担当胸怀
爱国,不能停留于思想层面,而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把炽热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报国的担当行为。唯有履行使命担当,爱国才不是一句空话。因此,爱国主义情怀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这就要求每个个体,一方面,要着眼历史和现实发展需求,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自己的远大抱负、豪情壮志、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始终坚定理想、心有大我、不畏挫折、迎难而上,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另一方面,要强化担当意识、提升担当能力。担当不仅是一种品质,还是一种能力。一个人担当力度的大小取决于其自身能力素养,要做到真担当、善担当、能担当,就要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生活中学知识、长才干、增本领,在实践锻炼中丰富认知、开拓视野,在社会服务中提升技能、砥砺意志。
爱国主义情怀深刻地体现了主体对祖国的心理感怀、价值关怀和担当胸怀,展现为由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组成的综合体。这一爱国话语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从主体心理发展和内在感受来揭示爱国主义的本质属性,增进爱国主义话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将爱国主义作为个体内在情怀加以考量,实现客观要求和个体行为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需要我们珍惜、珍爱和积淀、激发、升华。
二、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内容
剖析爱国主义情怀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厘清爱国主义情怀的本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爱国主义情怀的生成过程及其内在机制,探析爱国主义情怀的厚植机理和培育路径。基于爱国主义情怀的本质规定,爱国主义情怀的内容展现为四个维度系统。
1. 从对象要素看,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祖国的国土、人民、文化和国家的深情热爱
爱国主义情怀有特定的对象,指向国家的一切要素。列宁指出,祖国是本国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环境 "。 [ 4 ] 可见," 国 " 的概念是由自然要素、社会历史要素和政治要素构成的集合体,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情怀包含了爱河山、爱人民、爱文化、爱国家等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赖以存续的根基,是民族和国家生生不息的重要前提,在人们的心中享有至尊至敬的地位。我们的一切都是祖国这片土地所赋予、哺育的。祖国的河山大地,不只是秀美风光,还是主权、事业、财富的基本载体。所以,每一个爱国者,都把爱恋家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维护国土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和核心,是伟大历史的创造者、灿烂文明的建设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都以为人民作贡献为奋斗目标。热爱人民,就是坚守人民立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增进人民的福祉而不懈努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本国人民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国家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在培育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提振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热爱并珍视祖国的灿烂文化,体现为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为坚定而充沛的文化自信,还体现为立足新的时代背景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 国 " 既指民族性和自然属性上的祖国,也指政治性和阶级属性上的国家,是在阶级社会中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建立的政治共同体。爱国自然蕴含着对所爱之国政治权力体系的坚持与维护。爱国主义情怀,涵盖了自然、社会、文化和国家四个层面,这四种情感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
2. 从情感体验看,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祖国的归属感、依恋感、愉悦感和荣耀感的有机统一
情怀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态度的体验。爱国主义情怀是个体基于自身的社会性需要对祖国的各个方面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基于主体的体验维度,爱国主义情怀从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归属感、依恋感、愉悦感和荣耀感。归属感是个体感受到被祖国尊重、接纳、保护以及自觉把自己看作是国家共同体成员的一种情感,表现为对故土、故乡的钟情和热爱。祖国是根,是心灵的归宿,无论身在何处、去往何方,都无法改变血液里流淌的中国魂、胸腔里跳动的中国心。依恋感是对祖国喜欢、亲近和无法割舍的感受,是在与祖国长期共生共荣的生活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依赖和情感寄托,表现为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眷恋,对亲人、同胞的依恋。人们把祖国比作 " 母亲 ",是对祖国依恋之情的最好诠释。愉悦感是指主体因祖国而产生的一种 " 体面 "、" 开心 "、" 喜悦 " 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人们因祖国的日益富强而感到开心,因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无限喜悦,因生活蒸蒸日上而感到满足。荣耀感体现为个体以作为本国国民而深感光荣,为本民族的辉煌历史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行进在新时代,承载着历史的荣光、肩负着未来的希望,每个人都有一种身处伟大国家和伟大时代的强烈荣耀感,也自觉将这份伟大荣光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3. 从发展层次看,爱国主义情怀是情感性、认知性向信念性的跃迁
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种情感价值体系,客观上存在由自发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境界的积淀、深化过程,会经历由情感性到认知性再到信念性等层次和境界的跃迁。情感性爱国主义情怀是爱国的初始阶段和基本境界,是个人对祖国的一种自发、感性的深厚情感,具有感染力、激发力,但同时也具有非理性、强烈性、短时性等特征。情感性对于激励人心、激发行为、积聚力量具有强大的驱动力,但缺乏理性的爱国情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爱国情感应予以理性的制衡,进而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认知性爱国主义情怀是对朴素的爱国情感的超越和升华,建立在对祖国的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科学认识和理性认同的基础之上。这种爱国情感实现了感性和理性的融合统一,不但讲求热忱、强烈的爱国激情,也强调冷静、客观的爱国理性,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全面性,使人们在表达爱国诉求时不偏激、不冲动,而是选择合理有序的爱国方式,并见之于理性的报国行为,从而切实维护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感性和理性相融合的爱国主义情怀,会随着人们的认知积累和实践深化,达至一种信念性的爱国境界。信念性爱国主义情怀是由爱国情感和爱国思想逐渐生成的一种爱国信念,体现为主体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日益富强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具有坚定性、导向性、超越性等特征,是更为深刻、复杂、持久的精神力量。爱国信念一旦生成,便会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的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可见,爱国主义情怀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展现为从情感形态向认知形态迈进,再由内在认知向实践理性升华,而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也正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得以彰显。
4. 从行为指向看,爱国主义情怀是为国奋斗、为国斗争、为国奉献的实际行动
爱国主义情怀不能停留在思想环节,还应落实到行动层面。只有见之于理性坚定的爱国行为,爱国主义情怀才能成为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现实力量。因此,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既要体现在对祖国真挚的情感上,更要体现在为国奋斗、为国斗争、为国奉献的实际行动中。奋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词。爱国,要以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饱满的热情、过硬的本领 "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 5 ] 唯有以爱国引领奋斗方向,用奋斗标注爱国历程,才能在具体实践中释放最大能量。斗争,揭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动力所在。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更为艰巨的任务、更为严峻的挑战,能否战胜艰难险阻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认清复杂形势、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取得斗争胜利,是一切爱国者的职责所在。斗争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思想状态,是砥砺奋进、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爱国主义者应始终保持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敢于担当时代使命。奉献,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从未消亡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者应从民族和国家的需要出发,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新时代豪情满怀的爱国奉献者。
三、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品性
爱国主义情怀是反映个体与祖国依存关系的情感价值体系,具有其他心理形式和情感形式不可比拟的内在特性。具体而言,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朴实、深沉、执着、笃行的价值品性。
1. 朴实
"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 [ 2 ] 爱国主义情怀的朴实性,意指个人对于祖国的爱是自然流露、简单纯粹、质朴无华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天然情缘。人们在与祖国的交互作用中生发出对祖国真挚无比的爱恋,是一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的朴素情感。对个人而言,祖国是血脉构筑的港湾,是滋养我们的大地,是我们生命的根须,对祖国的爱就像对父母、家乡、亲人的爱一样,发乎本能、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祖国的山河大地、历史文化、前途命运,永远是中华儿女心中最深的牵挂和寄托。爱国主义情怀简单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根植于个人与国家之间最本质的情感价值纽带和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爱国主义情怀质朴无华,不只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中,还显现在人们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里。人们需要在生活中进行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的相互融合,也需要在生活里进行价值选择和付诸实际行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求真务实,在教育过程中 " 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 ", [ 2 ] 强调人们基于社会角色、立足生活实际,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 深沉
"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 8 ] " 深 " 者,所谓入心、入性、入魂;" 沉 " 者,所谓潜入底蕴、外而无形。爱国主义情怀的深沉既表现在其深厚度,也表现在其强烈度。具体来说,深沉意味着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厚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 9 ] 爱国主义情怀绝不是浮泛在表面的、没有触及人心的情感,也不是外在的、浅薄的、形式上的虚伪口号,而是从心底涌动而出的真切感受,如在血管里涌动的鲜血一样,炽热浓厚。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感往往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一旦国家有需要,便会以实际行为体现出来。深沉意味着爱国主义情怀的强烈度。人们对祖国的爱不仅深刻,而且热烈,富有力量。积淀在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能激发个体与祖国情感的共鸣,并以热烈的、鲜明的形式表现出来,极具感染力。深沉表明了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厚性和促进祖国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强大性与持续性。爱国主义情怀包含着人们对祖国的爱、忠诚、牺牲,使人们对祖国的强大欢欣鼓舞,同时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 执着
执着,意指稳定持久的程度,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怀既不因时间推延而减弱,又不因情境变化而转移,具有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在理性的爱国认知和坚定的爱国信念的基础之上。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认知积淀的过程,虽具有朴素自发的维度,但它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对祖国有着科学、全面认识的情感价值体系,包含着对国家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的整体之爱,体现为不仅爱祖国美丽的山河大地,而且爱她深厚的历史文化;不仅爱祖国勤劳善良的人民同胞,而且拥护和忠诚党的伟大事业。这种丰厚理性的思想认识,构成爱国主义情怀稳定的内容体系,决定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稳定的情感体验形式,进而生成对祖国执着坚定、醇厚绵长的热爱之情。爱国意志和爱国信念是爱国主义情怀的最高层次。意志和信念是人们不畏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态度,是人们抵御诱惑、坚定不移的精神力量,具有持久、稳定的特点。当人们对祖国的爱达至一种信念性的层次和境界时,爱国就会成为一种居于内心深处的心理背景,对人的心理活动和生活实践发生长久的作用,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保持长久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应坚持情理交融、知行合一,只有将爱国之情升华到信仰层面才具有崇高性和坚定性,才能自觉将民族和国家持续的发展和长久的利益作为自己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和深厚地爱国。
4. 笃行
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情怀的最终归宿。衡量一个人是否爱国,不仅要看这个人有没有理性的思想认知和坚定的情感意志,还要看其能否将爱国的思想情感转化为实际的爱国行为。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实际行动,那些不愿为祖国的利益尽心尽力、有所作为的人,其对祖国的爱是虚假和浅薄的。一切真正的爱国者都是为祖国的利益身体力行的笃行者。人们不仅要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而且要实践报国之行。爱国行为是主体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做出的自愿行为,每个个体的能力有大小、角色有差异,爱国行为会随着主体年龄、身份、职业的不同而不同,但只要是发自内心,就是值得尊敬和颂扬的。进行物质生产是爱国的表现,弘扬精神文明是爱国的表现,遵纪守法、文明有礼是爱国的表现,爱岗敬业、努力求学也是爱国的表现。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内在信念,只有见之于具体的实际行为,千千万万的爱国者才能凝聚成磅礴的爱国力量。(责任编辑:罗聿)
来源:思政学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