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2-30
深晚报道|深圳市文联赴云南采风,感受彝族、傣族、基诺族、爱伲族等民族多彩文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由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晋文带队,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组织的深圳艺术家一行前往云南采风。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这里生活着 26 个民族,其中 15 个是云南特有的。众多的民族和他们多姿多彩的风俗构造了七彩云南。采风团走访了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深入了解了彝族、傣族、基诺族、爱伲族等多民族的文化,启迪了创作,同时也就深圳文艺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进行了探讨。

一个人两片热土 20 年坚守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采风团受到了云南省楚雄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迟中华的亲自欢迎。这源于深圳和楚雄两地深厚的情谊,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李亚威 20 年如一日在楚雄这片热土上无私奉献。她走遍了楚雄彝族的村村寨寨,抢救挖掘拍摄创作了《火之舞》《中国彝族大歌》《中国有个暑立里》等优秀纪录片,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很大反响。

楚雄成为了李亚威的第二故乡,授予了她 " 荣誉州民 "" 荣誉市民 " 双重称号。她还架起了深圳和楚雄之间交流的桥梁,20 年来,深圳很多不同行业的精英都曾来到楚雄,帮助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此次采风团很重要的目地是看望李亚威创建了三年多的 " 楚雄技师学院影视学院 "。影视学院是楚雄技师学院五座学院中的其中一座(楚雄技师学院是云南省较大的技术学院)。

影视学院的教育理念、课程、培训实践都很独特,小到墙上的一件装饰,大到学校的教学大纲、发展方向都是李亚威亲力亲为。目前,该院在国内外影视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不仅成为楚雄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成为了旅游团队的重要参观点,仅 2019 年至 2020 年 11 月止参观团队达 160 多人次。

采风团的专家们和楚雄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显亮等学院领导进行了一场交流座谈,会上就影视学院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如鼓励学生通过短视频拍摄自己的生活,在楚雄传统彝族村寨设立学院影视基地等。李亚威详细的汇报了未来影视学院发展的前景。大家为之振奋。采风团还向学院赠送了打印机等教学设备,采风团成员、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院长游锦亮还为影视学院带来了一场《佾礼之彝》的专题讲座。

亚威国际电影学院将于明年挂牌

座谈会上,楚雄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志海宣布:楚雄技师学院影视学院将更名为亚威国际电影学院 "YAWEI International Film School",并将于 2021 年正式挂牌。

这对李亚威来说既是鼓励,也是动力。她表示,愿重新命名的学院,除了满足西南本地和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替周边东南亚国家特别是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服务,培养,交流和传播中国的声音和提升文化与教育影响力。因为电影是全球公认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和产品,聚焦电影的教育,更有利与专业学科教学和训练,成为楚雄的一张国际名片和中国新电影教育的人才摇篮事关重要。新挂牌的学院将设立基金会,并以学校为核心,打造一个亚威国际电影节,并与国际一流影视学院进行深入合作交流。学院将以实践为基础,为影视界培养出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才。

深入一线感受彝族文化

楚雄全州设有 9 县 1 市,有太多神奇的文化埋藏在这里:元谋县发现过大名鼎鼎的元谋人牙齿化石,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禄丰县发现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禄丰恐龙化石和腊玛古猿化石,被学术界誉为 " 恐龙之乡 "…… 来到这里,采风团成员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造物的神奇。

最让采风团着迷的还是多姿多彩的彝族文化。在彝族十月太阳历公园,采风团看到了彝族先人的智慧——在没有精密测量仪器的两千多年前,彝族十月太阳历就可以如此精准、简便,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彝族十月太阳历以 12 属相回归纪日,3 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 36 日为一月,30 个属相周为一年。1 年 10 个月,360 日,10 个月终了,另加 5 日 " 过年日 ",习称 " 过十月年 ",全年为 365 天。每隔 3 年多加 1 天,即闰年(闰日),为 366 天。

在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院长肖惠华的带领下,采风团走到了彝族村寨、人家,听到彝族最古老的酒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他们的文化给采风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晋文表示,深圳市文联下属协会,都可以为生活在楚雄的彝族父老贡献自己的力量,将彝族文化传播出去。

探访中国第 56 个民族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 56 个民族。但是你知道第 56 个民族是哪个吗?那是一群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山上,善制茶,爱唱歌的人。1979 年,他们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基诺族,仅有 2.4 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这次云南之行,采风团恰巧参与了基诺族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新米节的庆祝活动中,并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泽白的邀请,前往他家深入了解基诺族独有的文化。

基诺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当他们用基诺语唱起歌时,动人的旋律足以打动每一位听者。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的传承全靠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他们崇拜自然,村寨附近的巨树是他们的守护神。作为一个从原始社会跨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基诺族近些年得到了飞速发展。

除了基诺族,采风团在西双版纳还探访了傣族、爱伲族等民族村寨,了解各民族文化中的亮点。走到基层村寨采风,给艺术家们带来了许多的灵感和感悟,这是极为难得的经验。只有深入一线,走入基层,才能获得更多的感悟,激发出更多的灵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作。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相关标签

文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