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乘嫦娥五号“奔月”的水稻种子发芽了
2020 年,嫦娥五号顺利实现了月球样本采样返回。
其实,你知道吗?在嫦娥五号同行的“乘客”中,还有一批 40 克重的“香丝苗”水稻种子,而在这批去过月球的珍贵种子中,有一些已经开始发芽了。
可别小看这批种子,它们可创造了一个首次 —— 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将产出 100% 中国原创科研成果。
802.9 公斤创全国五大类盐碱地区亩产纪录
其实,除了上了天空的这批水稻种子,接下来要说的这种水稻也备受关注。
在 2020 年,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个大新闻,就是由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江苏省如东市栟茶方凌垦区联合测产 128.9 亩四个品种耐盐碱稻,也就是我们说的海水稻,现场测产亩产达到 802.9 公斤,这也创下了去年全国五大类盐碱地区“海水稻”示范种植基地亩产的最高纪录。
对于海水稻,袁隆平院士也说过,如果年推广海水稻 1 亿亩,平均亩产 300 公斤,每年就可增产 300 亿公斤粮食,300 亿公斤粮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近 8000 万人口。
种源“卡脖子”,技术要攻关。我们要全力以赴,创新创造。更大程度地利用可改造耕地养活更多人,“海水稻”给出了答案。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来源: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闪电视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