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河村扶贫产业淮山基地一角。
自 2016 年以来 , 珠海市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公室定点帮扶阳春市合水镇茶河村。四年多的时间 , 帮扶单位通过积极筹措各级扶贫资金 1235.3 万元 , 积极落实 " 三保障 " 等系列扶贫政策 , 以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 " 组合拳 ", 帮助一个有着贫困人口 65 户 146 人的省定贫困村改头换面 , 达到脱贫标准。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严蓉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双产业打牢基础
带动贫困户脱贫过上好日子
" 噜噜噜噜 ……" 伴随着一声声呼唤 , 李业圩夫妻俩忙着给猪圈里的猪仔们喂食 , 看着争相拱食的一头头猪仔 , 两人都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这些活蹦乱跳的猪仔 , 还有自家养的上百只鸡 , 是李业圩一家人脱贫过上好日子的关键 , 而好政策好项目的到来 , 离不开驻村工作队殚精竭虑的帮扶。
2019 年 , 罗小明来到茶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20 年遇到疫情 , 虽然有一些困难 , 但是生猪市场价格不错 , 我们看准了这个时机 , 决定在茶河村大力发展生猪产业。" 罗小明说 ,2020 年 , 驻村工作队申请投入扶贫专项资金 65 万元建立生猪养猪基地 , 通过 " 合作社 + 养殖大户 + 农户 " 的模式 , 打造拥有 830 头生猪的养殖基地 , 给村民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不仅如此 , 通过养殖大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 目前已带动全村 17 户农户发展养殖生猪 ( 其中有 6 户是贫困户 ) , 生猪存栏达 3000 多头 , 产值约 2500 万元 / 年 , 带贫益贫效果明显 , 有效提高贫困户及农户的经济收益。" 李业圩夫妻俩正是这 6 户贫困户之一 , 他们现在买了自己的猪苗 , 又有免费的养殖技术指导 , 生活更有奔头了。" 罗小明说。
除了生猪养殖场 , 帮扶单位还在茶河村投资约 119 万元打造 550 亩淮山种植示范基地 , 带动 40 户贫困户及周边村民发展种植 , 每户每年增收 2000 元以上。双产业发展给茶河村脱贫上了双保险 , 也给贫困户及村民注入了一针激发自身内在动力的强心剂。
就业奖补暖人心
强化基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对于在外就业务工的贫困户 , 帮扶单位也想尽办法 , 推动稳岗就业 , 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以奖代补’政策 , 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 , 其中市外务工奖励 2000 元 / 人、市内就业奖励 1200 元 / 人 , 有效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目前 , 全村共有 19 人在市外务工、24 人市内务工。" 罗小明说 , 同时帮扶单位还充分利用自筹资金设立 8 个村级公益性岗位 , 聘用 " 三类人员 " ( 家庭困难户、无法外出务工人员、易返贫人员 ) 担任自然村保洁员 , 有效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贫困户收入增加了 , 茶河村的基础建设也要跟上 , 贫困落后的面貌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通过几年的修建和资金投入 , 帮扶单位紧紧围绕茶河村基础设施条件进行改善 , 大力实施农田灌溉 , 道路硬底化 , 休闲场所、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筹集专项资金、自筹资金等方式 , 投入约 100 万元用于全村各类排渠建造、坑陂维护、陂渠修缮、渠道清淤等灌溉系统工程。" 罗小明介绍说 , 其中鸡公坡建成约 310 米的灌溉渠 , 使得 600 多亩农田受益增产 , 有效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 投资 80 多万元修建道路硬底化 , 极大方便村民出行 ; 投入 25 万元建设文体广场及相关运动设施设备、15 万元完善湖尾自然村群众休闲活动中心 , 有效提升群众休闲生活质量 ; 投入 62.8 万元安装 159 盏路灯 , 提升美化亮化工程 , 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夜间出行条件。如今的茶河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村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