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1-08
深晚报道 | 福田水务瞭望:碧水绕楼 见园见水 福田构建新型水城融合滨水空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城无水不活,山无水不秀,园无水不美。坐拥 10 条河流河道总长 36.6 公里的中心城区福田,近年来发起水污染治理总攻坚、总决战成效显著,2018 年深圳河等 3 段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福田河登上国家黑臭水体治理光荣榜;2019 年主要河流和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消除了 " 巴掌大 " 的黑臭水体,深圳河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Ⅴ类;2020 年以来福田全部河流全天候实现地表水Ⅴ类稳定达标。

日前,福田区水务局局长何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更高起点上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围绕 "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 的治理目标,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配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 " 三大新引擎 " 建设,提高城市水面率、见水率,实现 " 见山见水、见园见水、见城见水 ",形成 " 碧水绕楼、碧水临街、碧水伴城 " 的格局,构建新型水城融合的滨水空间。

创新探索暗涵治理模式 福田区河流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记者: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河流治理有何难度?其中有哪些宝贵的治水经验?

何如:福田辖区有深圳河、福田河、新洲河、皇岗河、凤塘河及凤塘河 4 条支流、笔架山河等 10 条河流。福田是 30 多年的高密度建成区,治水工作面临地下管线密集、作业条件恶劣、交通影响等方面的难点:一是 " 老 ",管、涵、闸、泵等设施建设时间早、标准低、老化严重;二是 " 密 ",建筑密度高、人口多、空间紧,城中村平均每天产生的污水量约占全区的 15%;三是 " 高 ",中心区水质标准高、要求高、关注高,全市两个国考断面中的一个就位于福田,工作成效关系着全市考核成绩。

还有一个就是暗渠化河道多,治理难度极大。近年来,区水务局率先攻坚暗涵治理,精准实施源头 " 清污分离 ",创建暗涵治理模式,完成福田河、新洲河、皇岗河、凤塘河暗涵清淤截污,成功打开了福田河、新洲河、凤塘河暗涵截污总口。以新洲河上游暗涵为例,全长 8.3 公里,里面淤积深度普遍超过半米深,最深的有 1 人高,黑臭严重。去年 5 月,我们成功拆除了新洲河北环总口截污闸,将梅林片区的山水引回新洲河," 断流 " 十几年的新洲河再次恢复生态基流,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效,秉承让水更清的决心,福田区全面推动治水由工程治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除暗涵治理模式之外,还首创了清洁护河模式,2019 年,以河长制为抓手在全区全面开展 " 清洁护河 " 行动,切实提高河湖管理保护水平,有效改善河道周边环境卫生;创新推出 " 水务管家 " 模式,将辖区内水务系统分成 " 市政包 "" 小区包 "" 自选包 "" 技术服务包 ";出台《福田区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排水设施管理专业化、精细化,并初步建成 " 设施可视化、监管科技化、决策智能化、执法透明化 " 的智慧水务系统,实现 " 每一滴水都有人管、每一滴水都有正确的去处 "。

强力推进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 年底前有望实现全区污水零直排

记者:福田区城中村密集,污水治理一直是个难题,而荔枝湖流域成功打造为全市首个 " 污水零直排 " 示范片区,这是如何做到的?区水务局在城中村雨污分流、小区正本清源改造、优质饮用水入户等难点问题上是如何下功夫?

何如:荔枝公园建于 1982 年,是深圳市最早建成的市政公园之一。由于荔枝湖上游汇水面积大、雨污管网混接,导致雨季污水溢流入湖,引发夏季湖水浑浊发臭。近年来,区水务局通过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小区正本清源、面源污染治理、湖泊综合整治等举措,对荔枝湖片区 2.5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164 个一级排水户,50 多公里市政管网、5 个垃圾转运站、8 个洗车场、4 条美食街全面整治,荔枝湖流域漏排污水量减少 99%。荔枝湖区域也成功打造为全市首个 " 污水零直排 " 示范片区,实现了区域污水零排放、透明度达 1 米以上、湖水达到地表水准 Ш 类标准。此外,按照《深圳市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预计 2021 年底前可基本实现全区污水零直排。

针对福田区建筑密度高、地下管线复杂等诸多问题,近年来,区水务局围绕 " 黑臭在水里、关键在岸上、核心在管网 " 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小区正本清源、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源头治污、源头控污。具体包括印发攻坚行动方案,区发改局、住建局、城市更新局等 20 多个部门组成攻坚战斗组,联动治水;优选具有较强工作经验的大型设计施工团队,确保工程质量;通过社区水情教育、6 · 5 世界环境日、福田发布、现场民心桥等渠道宣传、普及水环境知识,共建碧水福田。到目前为止,已实现 15 个城中村、70 个自然村,约 82 万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现了城中村雨污分流全覆盖,有效改善了整体水环境,提升了辖区居民节水、护水意识。

饮用水水质关乎千家万户,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被列入区重大民生实事,目前,该工程已对福田 518 个居民小区 40 万户的供水管网实施更新改造,将 576 个符合条件小区纳入 " 二供 " 改造,全面提高居民生活用水质量。

全力服务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水务建设 未来将建 25 公里都市型碧道

记者: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作为福田未来发展的 " 三大新引擎 " 之一,改善和提升香蜜湖片区周边水环境十分重要,请您谈谈具体工作进展?

何如:为做好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水务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区水务局组织编制了《香蜜湖流域水系统专项规划》和《香蜜湖片区供排水专项规划》,包括采取 " 调蓄 + 海绵 "、新建街区式水系统等措施,旨在高标准谋划片区的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水资源利用、节水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片区用水增量及高标准建设目标,秉承建设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计划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如修订更为合理的阶梯水价以激励节水行为;大力推行高效节水器具与节水新技术,不断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总量;废水深度处理,加强雨水利用,打造用水、节水、节能的国际标杆。

此外,在满足区域防洪安全,考虑城市水环境、水休闲、水景观等多种需求基础上,根据水廊道空间布局,将在香蜜湖水库南侧新建水廊道,贯穿中区和南区,并从红树林公园出海,创造深圳河湾流域、福田中轴新明珠。

接下来,区水务局将有序推进香蜜湖碧道、福田河碧道、梅林水库碧道和深圳河北岸碧道建设。香蜜湖碧道建设已纳入香蜜湖片区总体规划,预计到 2025 年前,福田区将高标准建成 25 公里都市型碧道,以深圳河湾、新洲河、福田河为核心,构建 " 深港科创走廊 "" 香蜜湖山海生态通廊 "" 新洲河都市活力水岸 "" 福田河中心公园山海通廊 "。

打造更强的水韧性、更美的水环境、更高的水标准城区

记者:今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开局之年,福田区将以 " 发展、治理、民生 " 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 " 首善之区 " 建设,请谈谈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何如:今年是 " 十四五 " 开局之年,水务工作要为建设 " 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 提供坚强的支撑,打造更强的水韧性、更美的水环境、更高的水标准城区。

一是探索更为先进的水务技术和管理标准。结合辖区城市发展需要,研究探索在供水保障、排水管理、设施设备管养、防洪排涝标准和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更加严格、规范、高效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

二是构建更加智能的智慧水务管控体系。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逐步对现有水务设施智慧化,完善辖区河、湖、库、网、涵、闸、泵、厂等一体化运营调度机制,全天候守护城区水务安全。

三是建设更高标准的城市供排水体系。构建多源安全的供水系统,研究解决增量污水、初小雨水处理问题,提高防洪潮排涝能力,提高管网健康水平,消除管道破损造成的地面坍塌问题。

四是打造更加专业的水务人才队伍。紧抓人才和技术两个关键因素,提高精细化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改革创新河长运作机制等,实现 " 专业的事专业人员管、专业人员管专业的事 "。

五是营造更为广泛的全民节水惜水护水氛围。实施全域全民节水战略,提高公众爱水意识,营造全民节水氛围。强化家庭节水、工业节水、商业节水,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水循环梯级利用、高效利用。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实习生 彭丹琪 陈茵 通讯员 福宣

相关标签

福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