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8 日,记者从西固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获悉," 十三五期间 ",西固区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和复杂严峻挑战,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开创了西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地区生产总值由 327 亿元增长到 407.2 亿元;人均 GDP 突破 11 万元,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42 亿元,是 " 十二五 " 末的 1.16 倍;出口总额达到 4.51 亿元,是 " 十二五 " 末的 2.32 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8.1% 和 8.3%;258 个产业支撑项目竣工投产。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西固区全力推动二产做强、三产做大、一产做优,三次产业占比由 " 十二五 " 末的 1:57:42 调整到 1:55:44。编制完成石化片区概念规划,180 万吨 / 年汽油加氢等总投资达 90 亿元的 30 个项目建成投用," 大炼油 " 向 " 大化工 " 转型成效初显。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实施了金城中心等高端商贸项目,打造了河口古镇等品牌文旅项目,第三产业增加值是 " 十二五 " 末的 1.28 倍、年均增长 6.48%。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 9 家,建成新型合作社 53 家,成功举办 " 农民丰收节 "" 韭黄开镰节 " 等重大节会,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陆港经济突飞猛进 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西固区实施陆港功能、基础配套、主导产业等各类项目 195 项,贯通核心路网 9.2 公里,京通易购等 67 家知名电商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 340 亿元。兰州铁路口岸、多式联运物流园等五大核心功能基本建成," 四大国际贸易通道 " [ 11 ] 全面开通,在尼泊尔建立办事处,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 662 列、完成贸易额 84 亿元,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获得 "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等 5 个国家级殊荣。
城市品质持续优化 精致程度大幅提高
聚力实施 " 精致兰州 · 西固计划 ",累计投资 58 亿元实施 " 外畅内通 " 路网工程,古浪路跨线大桥等重大路桥建成通车;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相继开通,西固迈入全新乘运时代。创新实施全域棚改模式,建设住房项目 22 个,2.8 万户居民从 " 有房住 " 变为 " 住好房 "。实施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28 个,主城区 80% 的架空线缆全部入地,新增停车泊位 4150 个,加装老旧小区电梯 110 部,城市 " 微更新 " 带来居民生活 " 大改变 "。全域无垃圾和城市垃圾分类两大行动战果卓著,西出口提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打造精致文化街巷 19 条,一系列硬核举措擦亮城市发展底色。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西固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较 " 十二五 " 末提升 14.3%,创西固历史最佳。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制,持续开展专项行动,高质量整治河洪道 4 条,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二期项目全面建成,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100%。大红沟治理工程、自来水管线周边污染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完成。累计造林 1.27 万亩,新增改绿地 70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37.31%," 全域绿化 · 全民绿化 " 成效初显。
民生事业纵深推进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累计投入资金 131.13 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是 " 十二五 " 时期的 1.7 倍。高标准新建学校 5 所、新增学位 9250 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1.72%。3 家新建区级医院解决了群众 " 看病难 " 问题,医疗卫生领域获得国家级荣誉 12 项,高质量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验收。新增创业企业 4609 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12 亿元,带动就业 1931 人。城乡低保每年提标 10% 以上,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 1.68 亿元,为 13560 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全民参保率达到 96%。" 迎春灯会 "" 西固之夏 "" 草莓音乐节 " 等大型节会打响西固文化品牌。
同时,西固区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人防、双拥、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