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金辰 朱鲸润)1 月 8 日上午,无锡市滨湖区召开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近年来,滨湖区把建设 " 高品质美丽湖湾区 " 作为奋斗目标,把 " 生态优先,绿色崛起 " 作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全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生态文明特征、又推动滨湖跨越崛起的科学发展之路。滨湖区先后获得了 " 国家级生态区 "、" 全国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 "、" 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等荣誉。2018 年 12 月,实现全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全覆盖。2020 年晋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蠡园街道大箕山社区、胡埭镇马鞍村、蠡湖街道美湖社区创建成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社区),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晋级江苏省 " 绿色学校 " 行列。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滨湖区走生态之路、做好山水文章的最好诠释。近年来,滨湖区坚持用最严的尺子丈量生态环境保护、用最高的标准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产业结构更趋绿色合理。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先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节能环保产品优先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截至 2020 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70.6%;城市绿地布局优化。2020 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 37.32%。全区湿地面积 35987.5 公顷,包括 " 无锡太湖(滨湖区)"" 无锡蠡湖国家湿地公园 "" 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3 个省级重要湿地,自然湿地保护率为 69.4%,位列全市第二;治水模式成为样板。2017 年至 2019 年,滨湖区先后推出 1.0、2.0、3.0 河长制治水模式。长广溪获评江苏省首批十大生态样板河湖,成为江苏最美水地标;泰康浜、小渲河的治理模式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滨湖区以水为媒,引领生态,滨湖区境内有灵山胜境、鼋头渚、央视影视基地等 5A 级景区 3 个,梅园、蠡园等 4A 级景区 5 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2 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2 个,获评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区。严格环境准入、严守耕地保护底线、关停一批化工企业、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域全覆盖、排水达标区建设加速推进 …… 一项项实笃笃的举措让滨湖区生态名片越来越闪亮。
生态环境质量最大的民生福祉。滨湖区作为治太的最前言,举全区之力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 平均浓度从 2017 年的 42.5 微克 / 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 30 微克 / 立方米,下降 29.4%,2019 年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 2017 年的 70.6% 提升到目前的 80.6%,提高 10 个百分点。臭氧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全年臭氧超标天数 59 天,由 5 月份同比增加 12 天,压降至全年同比减少 10 天;水环境质量改善显著,全区 6 个国省考断面连续四年全部达标;10 条市级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水质中,优Ⅲ类以上的有 9 条,居全市前列,太湖实现连续十三年安全度夏。全区域河道成功实现基本消劣,并且形成了一批水环境治理先进典型。250 条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 191 个,占比 74.61%,同比上升 26.87 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体从年初的 19 条压降至 5 条,同比减少 14 条;达标断面从 2018 年的 118 个增加到今年的 192 个,提高 62.7%;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2020 年完成 5 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采样调查和 12 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工作任务,全面启动关停化工企业的土壤调查和修复工作;强化执法监管与精准服务。2020 年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82 件,处罚金额 850 多万元,单体处罚金额为近五年最高。
今年,滨湖区继续统筹污染防治工作,在河湖治理系统化、污染治理精准化、能力建设全面化、治理格局系统化上做文章下功夫。以 " 美丽河湖 " 建设为统筹,坚持流域治理与河道整治相结合、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日常管控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建立区级统筹、分级实施、协同高效的水环境治理体系;落实 " 夏病冬治 " 措施,实现臭氧稳定下降,落实国控点 " 一点一策 " 治理方案,加强项目巡查执法,全力抢夺优良天;建立马山、胡埭、蠡园、南泉、勤新等工业园区的精细化监控网络,增设微型空气站,引入水质自动哨兵站体系,完善水质预警监控体系,开展 " 绿岛 " 建设试点,集中解决中小企业治污难问题。以最严标准、最严措施、最严监管、最严问责,向 " 难处 " 攻坚、从 " 细处 " 着手,推动更高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为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提供 " 魅力独具 " 的生态环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