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1-08
深晚报道|带着“文艺”范儿焕新亮相 溪涌度假打造集群式海洋文化综合体验中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沙滩上,那棵被台风 " 山竹 " 掀翻的大树还静静地躺着,提醒着人们大自然的威力; 废弃的便利店和小船上涂上了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曾经的澡堂摇身一变成了呼吁环保的艺术馆 ……

在历经两年的修缮提升之后,重焕新生的溪涌度假村带着一种全新的 " 文化 " 气质进入了游客的视野。

从深圳中心区沿海岸线一路向东南出发,进入大鹏半岛第一站便是溪涌。

大部分深圳人都猜不出溪涌度假村的年龄。2021 年,它就满 40 岁了。1981 年 7 月,经原宝安县政府批准,原宝安县葵冲公社与深圳市总工会签订了 " 联合开辟大鹏湾度假营协议书 ",以此兴办溪涌工人度假营,从此,这里开启了为在深建设者、为深圳市民服务的 40 年。

" 溪涌 " 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的洞背小区咫尺繁华,聚居着诗人、匠人与艺术家;这里的海岸线散发着甜蜜的气息,有着国内最早的婚庆文化园区;这里的度假村自在悠闲,是深圳最早的度假目的地。

海的元素在度假村随处可见,住房里的水母、潜水员、帆船、冲浪板装饰,无一不再彰显这里的滨海特色。 以海洋文化为媒,溪涌度假村寻找到链接运动、触碰艺术、融入教育的平台。度假村西端已开辟为水上运动中心,可进行帆船帆板等多种海上运动,还打造特色海上团建和海陆两栖定向越野活动,全国家庭帆船赛、学生杯帆船赛、中国深圳青少年帆船赛等赛事轮番活力上演。以海洋文化为媒介,溪涌度假村正在打造融滨海度假、海洋运动、海上赛事、海洋文化艺术、海洋自然教育于一体的集群式海洋文化综合体验中心,成为深圳人的滨海生活目的地。

" 溪涌 " 是一个文化 IP

" 在溪涌 " 已成为溪涌度假村的文化 IP,结合 " 在地 " 文化,度假村与溪涌社区及周边小区、学校、企业相结合,举办了数十场海洋主题、文艺主题和环保主题的工作坊,如:海洋读诗会、木偶剧、海洋垃圾风铃制作、在地彩绘、主题烘焙、尤克里里等。古榕树下,建筑师们、艺术家们促膝 " 夜话 ";大海边,小学生们以废旧渔船为画板,创造出五彩斑斓的立体画 …… 海岸线上,千米的滨海跑道已现,每天早 8 点前、晚 6 点后,都对附近居民免费开放。

2020 年,度假村在深圳市总工会、大鹏新区、深圳双城双年展组委会、潘文石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及出版人南兆旭等支持下,举办了双城双年展溪涌分展场等多场展览,将 60 年代的兵营打造成深圳百年影相展,将海滨更衣室打造成为别致的艺术展示空间,以环保为主题的《唤醒行动》白海豚艺术展在此惊艳亮相。

" 溪涌 " 是一片环保课堂

这里处处体现着海洋环保的理念,不加修饰的展览空间,不断清理的蔚蓝海面,白海豚的呼唤,以及不断组织起来的净滩活动 ……

这里的自然教育基地更是一个推广海洋知识、海洋环保理念的重要课堂。课程体系分为 3 个板块,一是面向亲子的 " 小小海洋博物学家 ",沿着溪涌入海口和海滩,借助科普书籍和多媒体展示,对沿途所见的海边动植物、地质地貌对参与者进行解说和导赏,穿插海洋知识、海洋生物科普和在地海洋资源介绍。二是面向成年人、企业、团体的 " 守护溪涌志愿者活动 ",开展净滩、海洋公民科学等类型的活动。净滩主要将组织志愿者清理海滩垃圾、并认识和统计海洋垃圾的组成和类型。海洋公民科学活动则带领参与者认识海边动植物、并了解摄影记录方式和公民科学相关记录网站,培养认识、记录物种、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三是面向全年龄段的 " 海洋美学创意工坊 ",将海洋知识、海洋文化与手工制作、绘画、扎染等方式相结合,教授和引导参与者创作以海洋、自然为主题的创意作品。

同时,溪涌自然教育基地还将定期组织清理沙滩活动,在环保公益中让市民了解海洋垃圾的组成和类型等相关知识,传播海洋生态环保理念,为大鹏洁净海洋做出自己的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 通讯员 秦建文 倪丹

相关标签

文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