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2021-01-11
演出 | 为什么是广州街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除署名外)

奔跑、跳跃、跪地、爬起 …… 凌晨 1 点,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街舞潮流文化中心内的舞室还亮着灯,激昂热血的音乐挤出玻璃门缝。里头,邓带斌、谢健华等 8 名 20 多岁的舞者正排练以抗疫为主题的街舞编创作品《逆行者》,10 度的气温下,他们衣衫尽湿。2020 年 12 月 31 日晚,该作品在第九届 Reallife -" 我们的生活 " 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开幕式上赢得满堂喝彩。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统计数据显示,三天入场人数超 22 万人次,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超 4000 万。广州是街舞的 " 热土 ",打造每届吸引上万名国内外观众的 REALLIFE 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是首个世界街舞冠军的诞生地,还创造获奖不少的街舞编创作品,一代代的年轻人带着广州街舞步入春天。

播种

上世纪 80 年代,霹雳舞的录像带通过各种途径逐渐来到中国青少年的手中,年轻人们学着录像带,时而走起 " 太空步 "、时而对空气 " 擦玻璃 ",街舞的 " 种子 " 就此在中国播下。

时间来到 1995 年。彼时 19 岁的广州小伙郑峰,不知道他在看的那盘香港 " 劲舞 " 录像带,会无形中引导他推动广州街舞文化的早期发展。郑峰回忆,由于毗邻港澳,广州当时可以买到来自港台、日韩、欧美等地的街舞录像带或者 VCD," 那个时候跳街舞可没有老师教,就对着老式电视机小小的屏幕自己模仿、比划,标不标准不知道,觉得帅就行。" 渐渐地,郑峰在所在学校跳 " 劲舞 " 跳出小名气,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广州接触街舞最早那群年轻人之一。

郑峰仍保留少年时代的街舞影像,中间为郑峰,受访者供图

1997-1998 年,一场名为 JVC" 青春舞大赛 " 的舞蹈赛事在北京、上海、武汉与广州四个城市联合举办,这几乎是在中国最早举办的电视类的街舞比赛。郑峰和几个朋友组团参赛,捧回奖杯,在这场比赛中,他还认识其他地区的舞者,对街舞了解更深入,也更难以割舍。" 我就读的是师范院校,当时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并不想就这样放弃舞蹈,所以就想成立一个团队,让大家毕业后还能凝聚在一块。"

郑峰仍保留少年时代的街舞影像,左一为郑峰,受访者供图

1998 年,郑峰和队友正式成立广州 Speed 舞团,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练舞,后来,为了能持续发展,又把舞团注册成公司,以做商演和培训为生。舞团自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内外各类街舞比赛冠军二十多项,2010 年,成员阿牙、冰冰更加代表中国获得第一个世界街舞冠军。接着,随着街舞越来越流行,广州街舞机构不断增加,认识和学跳街舞的人变多了,广州街舞文化的氛围也随之更好。

萌芽

2012 年,Reallife-" 我们的生活 " 首届广州国际潮流文化节(后更名为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在海珠区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举办,来自中国内地的街舞团队及日韩法美等国的明星街舞舞者齐聚一堂,美国 " 流行音乐之王 " 迈克 · 杰克逊生前的排舞老师 Henry Link、街舞创始人 Popin pete 等到现场担任评审以及表演,国际化的街舞大赛的举行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 当时到琶醍的公共交通还不便利,很多市民听说这个活动后是自发骑自行车过去,首届的入场人次让我们惊讶,街舞算是在广州‘出圈’了。" 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主办方负责人之一、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副主任郑峰表示。

郑峰说,虽然当时在广州跳街舞的人多了,但包括 DJ、说唱、街舞、涂鸦等在内的潮流文化都属于圈子文化,外界整体了解度和认同度都不高。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街舞等潮流文化,郑峰决定创办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将年轻人喜欢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集中展现,扩大影响面,同时带动文旅产业。

2018 年,第七届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在珠江琶醍创意园拉开序幕,受访者供图

郑峰坦言,因为得到海珠区政府的一直支持,这个活动持续到今年第 9 届。海珠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街舞是年轻人喜欢的文化,积极推广街舞这一新兴舞蹈艺术文化,赋予其加入健康向上的内容,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据悉,连续多年,海珠区政府为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提供场地、资金、宣传等支持,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更成为海珠 " 一区一品牌 " 品牌活动和 " 羊城之夏 " 广州市民文化节 " 潮 " 文化板块。不仅如此,广州还举行广州市中小学生禁毒街舞大赛、全国街舞创作作品展演、" 街舞进校园 " 等活动,政府的支持让广州街舞走得更远。

步入春天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看到 " 逆行者 " 们不计个人安危 , 迎难而上,25 岁的邓带斌和 26 岁的谢健华深受感触。作为广州 SPEED-LOLIQUEEN 舞团成员,她们决定和团队一起用擅长的街舞为 " 逆行者 " 们加油鼓劲," 街舞不只有很帅的动作,它还可以与当下结合,承载思想,传达能量。" 邓带斌说。

邓带斌、谢健华团队在排舞,受访者供图

但怎么用街舞表达严肃的生命题材,困扰这个年轻团队很久。经过团队 8 个人长时间的讨论,大家以绿纱代表病毒,通过 " 前往支援——搏斗——被感染——战胜病毒 " 四个篇章,展现中国 " 逆行者 " 坚韧不屈、无畏无惧的高尚品质。为了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团队多次去布匹市场淘合适的布、自制病房隔帘道具 …… 从构思、准备到排练,团队用了 8 个多月才完成街舞编创作品《逆行者》。2020 年年底,该作品在 " 舞扬之巅 "2020 广州街舞优秀原创作品展演舞台和第九届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开幕式上上演。

《逆行者》只是广州街舞舞者热衷创作艺术作品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广州街舞作品《阳光总在风雨后》曾获得国家文化部群艺文化活动的最高奖 " 群星奖 " 金奖,《西关小姐》《律动岭南》《新彩云追月》《羊城律动》等也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些作品的主创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广州街舞正在被一代代年轻人所打造——

70 后的郑峰没有老师,只能自己跟着老式电视机学习舞蹈动作;90 后的谢健华不顾父母反对独自北上学街舞,其努力终于得到父母的认可;10 后刘金权 3 岁就被父母送去学街舞,更加阳光自信 ……

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全省的街舞从业人员已经超过 10 万,有数千家的街舞培训或者相关街舞产业的机构,其中广州占了较大比例。

在全国的街舞综合产业、街舞品牌发展、街舞 IP 打造的发展当中,广州一直走在前列;2019 年,第二届全国街舞原创作品展演落地在广州,并且连续落地三年,广州就入围例如《英歌魂》《一代江扇》等全国数量最多的作品 ……" 我觉得街舞之前的所有发展都是为了此时此刻——步入春天,现在街舞更受认可了,我们的道路更宽了,发展可能性更大了。路还很长,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做出流芳百世的街舞编创作品,在中国早期街舞发展历程中留下注脚。" 谢健华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