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雨潇)最近,小市街道的残障青年谭师傅,变得比往常忙碌了许多,除了日常接送孩子,他基本都在家中作画。现在,他最想完成手头一幅油画的补色工作。这幅名主题为 " 孺子牛 " 的油画是疫情期间,他专门为小市新村的社区工作者们创作的。从构思到油画完成,足足花了 7 个月的时间。但由于保存过程中出现了磕碰,现在,急需补色的油画又回到了谭师傅的手中。
△谭青和他主题为 " 孺子牛 " 的油画
用 " 孺子牛 " 向社区工作者致敬
谭师傅名为谭青,酷爱画画,有着扎实的油画功底。多年前的一场意外,让正值青年的他身患右半身残疾,并患有轻度的语言障碍。尽管无法工作,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但谭青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残疾人。" 我只是比别人少了半边的力量而已,日常生活我自己还是能解决的。" 右手无法作画没关系,那就换左手,一次画不了几笔,那就多画几次。渐渐地,谭青练就了左手作画的本领。
△谭青的工作犬
今年疫情期间,陪伴了谭青四年多的工作犬不慎走丢,这让谭青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平时出行都靠着工作犬帮忙,它就像家人一样陪着我。突然走丢,我出门不方便,也不知道该从哪找起。" 小市新村社区的工作人员得知了这件事后,在社区里挨家挨户帮谭师傅寻找,通过走访打听,终于在一户居民家顶楼找到了这只工作犬。工作人员把它送回谭青家中时,谭青很是感动。" 疫情期间这么危险,社工们还奔波在外面帮我找狗,他们太敬业,也太辛苦了。" 谭青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在卡口执勤守护;人口普查时,他们又多日无休地做入户普查,这些他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所以疫情期间,他就开始了这幅主题为 " 孺子牛 " 油画的构思,并用了 7 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这幅画的创作。在这幅画的右下角,谭青写下了一行 " 为人民服务,不计劳苦只求初心 " 的字样。
" 这幅画的构思其实只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有了灵感,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谭青说,许多细节都蕴含在画中,需要仔细观看才能发现," 你看牛的角,用画笔勾勒出一种沧桑的感觉,象征着基层工作者的奔波和劳苦;牛的眼睛大而亮,透露出女性温柔的感觉,因为我们社区的工作者绝大部分都是女性。" 但由于保存过程中出现了磕碰,这幅送出去的油画又重新回到了谭青手中,现在,谭青要经常去画室给油画补色。" 其实补色的过程很麻烦,几乎等于重新画一遍了,现在我想尽快把画完成,再给社区送过去。"
除了接送孩子,时间都在创作
在家中陪伴谭青的,除了两只工作犬,还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在送儿子上兴趣班时,谭青也会背上画板和颜料,在培训班旁边的空地上边作画,边等孩子下课。" 有熟悉的家长见到我,还会调侃我说时间一点都不浪费。" 谭青笑着告诉记者,他的一天,除了接送孩子,其他时间全都在创作," 多的时候一天可能会画 10 个小时,画完了我也会把它们发到网上,和朋友们分享。" 在谭青看来,画画有四个必备条件:体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光,缺一不可。" 我以前画画,喜欢跑到郊外、山上去,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有的时候会连着去两三天,就为了追求相似的光线和角度。"
现在,虽然出门比以前少了,但谭青在家中依然坚持创作。他喜欢从生活中发掘创作灵感,童真的孩子、故乡的老房子、餐桌上的水果,这些都成了他油画的主题。逐渐地,儿子小谭受父亲的影响,对油画也产生了兴趣。现在谭青家中摆放的众多油画作品中,就有儿子小谭的作品。" 我希望儿子以后能从事设计方面的创作,但他对画画也有兴趣,未来还是看他自己选择。等会接完孩子,我还要带着他去画室补色呢。" 谭青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