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安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的前哨,在防控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防疫短板如何补齐?在今年的南京市两会上,农工党雨花总支组织了专门的讨论和调研,提出 "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能力 " 的建议。
△戴国强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雨花台区卫健委副主任戴国强感触良深," 疫情发生以来,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各版诊疗方案中均可看出,CT 机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是判断病人是否为 " 疑似 " 的三大临床表现中最具有特征性的一点,也是判断病人病情转归的重要手段。CT 检查虽然不能代替核酸检测,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调研中,委员们也发现,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配备 CT,疫情期间仅能给就诊患者测量体温,对发热人员一律转诊到上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医疗资源,同时削弱了关口前移,预检分诊的能力。
" 在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增加 CT 的配备和使用,这将大大提升基层医院对于新冠肺炎的预检分诊能力,提升预检分诊质量。" 戴国强认为,在疫情过后,CT 设备更可以进一步运用到流感、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提升及本地区百姓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应对新冠肺炎,发热门诊是第一道防线。戴国强介绍,目前基层的发热预检分诊点或发热门诊多数都是疫情期间临时改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建议进一步规范管理,把预检分诊或发热门诊建设纳入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标准,新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预检分诊处或发热门诊,有改造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要及时按照设置规范要求进行改造," 有备无患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