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1-13
深晚报道 | 《深声入耳·探深圳》第七集 美术 我的梦想在山海之间,希望一直留在深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来自白俄罗斯的 Sam 是一名充满浪漫主义的艺术从业者,如今是布吉大芬村某画廊的常驻外籍画家。深圳是他离开家乡后第一个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被他视为自己的 " 第二家乡 "。他说:" 我最喜欢深圳人,我的本地朋友友好而热心,就像这里的天气一样温暖,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我觉得深圳未来可期,也相信深圳的艺术氛围会越来越好。"

▲ Sam 中文海报

Sam 身形清瘦高挑,喜欢穿黑白配色的衣服,带着金属项链和木质念珠手串,看起来又冷又酷。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只要打开话匣子,他的脸上总是带着腼腆的笑容。与他慢悠悠的语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am 来中国的决定做得十分果决。" 我卖了三把心爱的吉他、一些画作,还有我的结婚礼服,换了一张来中国的单程机票,就是这样。" 他回忆。

来中国之前,Sam 在白俄罗斯的主要工作是创作墙绘,业余时间也喜欢玩音乐。" 我的梦想在山海之间,我想寻找更多机会,于是就决定来中国。"Sam 来中国的第一站是北京,后来在一名乌克兰朋友的介绍和帮助下,他决定来大名鼎鼎的深圳艺术村——大芬。" 我没什么钱,就买了 25 个小时的火车站票,我记得当时天气很热,可是我很开心,因为我在车上认识了我的第一位中国朋友,也是他后来帮助在深圳寻找画廊,介绍画廊负责人和各类商业艺术项目。"

就像那位热心的朋友,深圳给 Sam 的第一印象也很美好。他说:" 第一次来深圳,我惊讶于这座城市的规模之大和发展速度之快。我从没有见过如此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川流不息的节能车,它们在我脑海里共同构成了奇妙的画面。"

与深圳的际遇不仅改变了 Sam 的生活轨迹,也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 我学习的专业是俄罗斯绘画,来到深圳以后,我接触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并深受启发,现在正尝试将俄罗斯和中国的艺术风格进行融合,开启我个人艺术创作的新阶段。我觉得很幸运,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得到中国朋友的帮助和支持。"Sam 说。

如今,Sam 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源,还举办过自己的艺术展。他说:" 除了各类绘画,我还尝试将中国水墨元素融入雕塑设计中,效果也很不错。我和朋友正在筹划更多的艺术展,我还计划以后开设自己的公司。我觉得深圳的艺术正在蓬勃发展,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的展览诞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这座城市留下来。"

【阅读延伸】

2021 年初,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携手深圳晚报打造,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的深圳市最具 " 国际范儿 " 的双语有声电台——《深声入耳 The Voice of Shenzhen》正式上线。电台下设三个专辑,分别为《听深圳》《探深圳》和《看深圳》,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传播媒介为一体,发掘我们熟悉家园的别样美好。

其中,《探深圳》以音讯和视频两种呈现方式,邀请长期在深居住的十名 " 老外 ",讲述他们与鹏城的动人交集,分享他们对这个 " 第二故乡 " 的深情感悟。从即日起,我们将连续推出《探深圳》系列短片,从创客、音乐、绘画、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户外运动、商业环境等多元角度,展现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探索,呈现国际范的鹏城风貌,敬请关注!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