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办 " 铁军答卷人开讲啦 " 第六期暨高层次人才专场活动,邀请在该区从事科技创业创新的领军人物和铁军代表分享他们肩负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感人故事。
国产血透机发明人尹良红
挺起民族品牌的脊梁
血液透析机被称为 " 人工肾脏 ",对于尿毒症患者和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是一项延续生命的服务。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广州市恩德氏医疗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内科副主任、肾内科主任,暨南大学肾脏病与血液净化研究所所长尹良红感慨地回忆道。
尹良红于 2003 年获得了国产第一代 JH-2000 血液透析机合格的产品注册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也打破了我国血透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使我国成为继德国、瑞典、日本、意大利之后第五个能够生产血透机的国家。
透析器是透析机最重要的一次性耗材,技术含量很高,如果不能国产,就会处处被 " 卡住脖子 "。" 国外公司控制着你的部件,你必须找他来修,而维修非常昂贵。多维修几次相当于买一个新的,一味依赖进口的生产线如何能摆脱垄断?" 尹良红道出了个中关键原因。
幸运的是,随着二次创业的推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针对该区科研人员给予了政策上的帮助,使尹良红和她团队的创新创业更加从容。目前广州市恩德氏医疗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已开发研制了四大产品,全方位打造血液净化系列产品,形成血液净化产业链,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
" 现在刚好是我回国开展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高科技创业兴国的第二个十年。国产血透机如同我哺育的女儿,我哺育了一个又一个。我在不停地为她们寻找更高的平台。再过几天就是我 60 岁的生日,但我对国产血透项目的研发不会退休止步。" 尹良红说。
80 后科学家陈捷凯
推动前沿基础研究与应用
" 我是在开发区安家立业的,见证了开发区十多年来的日新月异和高速发展。2005 年我第一次从中山大学坐公交到开发区,用了两个半小时。那时周边生活设施不完善,我常常因为做研究错过了食堂,就只能饿一晚上。而现在的开发区已是高楼林立、商圈繁华。"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捷凯笑着回忆起他与开发区的初次 " 见面 "。
去年疫情爆发后,陈捷凯所在的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及生物岛实验室,第一时间发挥龙头力量,在快速检测、药物研发、动物模型、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等方面部署了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组织各学科带头人集中攻关,并建立了临时党支部。
" 当时我们取得了两项研究成果,一个是用‘疾病细胞谱系’的概念和方法,在细胞层面发现了新冠肺炎重症的机制。另一个是应用干细胞技术,35 天迅速制备新冠肺炎小鼠动物模型,供给前线药物评价等。" 陈捷凯说," 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艰辛,临时党支部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对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有力支撑。"
" 在这次抗疫中,我深刻感觉到,前沿基础研究中我们所掌握的研究能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小鼠模型制备技术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陈捷凯说。
谈及基础研究技术能够无缝连接融入到应用领域的原因,陈捷凯总结了两点:" 第一是我们确实是在做最前沿的探索、最先进的科学研究,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必须有最高超的登山技巧;第二是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在这次抗疫中,医生、工程师、科学家坐在一起摒除各种干扰杂音,直接面对需求,劲往一处使。"
陈捷凯认为,政府在构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产业生态和政策环境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服务和引导,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 黄埔区是我国在干细胞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军力量之一,我相信黄埔区对更好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双轮驱动,会是个很好的平台。"
文 / 图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李建均 张晓慧 刘树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