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市 " 两会 " 上,《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特别强调了 "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 的发展目标,并明确提出,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高新区、经济区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做好主导产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以更小的体量产生更大的能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高新区、经济区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其中,兰州新区发展产业聚集和发展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全面铺开,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区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在未来五年里,我市将坚定不移走制造强市之路,并发挥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高新区、经济区产业发展 " 主战场 " 作用,促进省市级开发园区优势互补,坚持 " 改旧 " 和 " 育新 " 并重,着力打造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千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烟草制品八个百亿支柱产业链条,构建起多元支撑、稳定可靠的 " 四梁八柱 " 工业产业体系。
兰州新区:将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鼓励支持兰州新区对标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对各领域前沿政策和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先试快试,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并加快推进精细化工、城市矿产循环经济等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精准引进一批 " 专精特新 " 企业。持续提升 " 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 " 功能,打造国家承东启西通道枢纽节点和 " 一带一路 " 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同时,将以兰州新区为核心,谋划实施兰州 - 兰州新区 - 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黄河兰州段生态环境。
市人大代表、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东新在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报告客观全面、生动翔实总结了 " 十三五 " 期间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新一年各项重点工作,是一个求真务实、凝聚共识、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会后,兰州新区将在第一时间把会议精神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新区落实落细。
(资料图)
李东新表示,五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 123 亿元增长到 230 亿元,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 9.2 亿元增长到 19.8 亿元,财政总收入从 65.3 亿元增长到 145.3 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 25800 元、9200 元增长到 34837 元、13009 元,市场主体从 1.3 万户增长到 2.4 万户,全社会用电量从 5.8 亿千瓦时增长到 15.3 亿千瓦时,人口从 19.2 万人增长到 46.5 万人。新区国企总资产从 612 亿元增长到 1700 亿元,营收从 13 亿元增长到 1100 亿元。今后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兰州新区充分履行国家赋予的 " 极、地、台、区 " 战略定位,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 " 黄金五年 "。 兰州新区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抢抓 " 一带一路 " 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把握新阶段、践行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速产业集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能级、优化生态环境,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据悉,2021 年兰州新区将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8%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5%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 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9%、10%,八大国企营收、利税均增长 30% 以上,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提高 5 个百分点,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榆中生态创新城:全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生态创新城的建设要紧扣 " 生态 "" 创新 " 两大主题,健全完善规划体系,科学确定开发建设时序,构建规划、建设、管理、招商、政务服务 " 五统一 " 的合署办公新机制。同时,要坚持基础先行、生态优先,加快建设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兰大附属学校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抓好科创公园、大小夹沟河洪道治理等生态绿化项目,争取实施轨道交通、夏官营军民合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此外,要加快科创文创产业集聚发展,量身定制招商引资产业政策,推动海升甘肃农业总部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兰州航空产业园、数据信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带动全市和全省生态创新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网络图片)
对此,榆中生态创新城管委会将紧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功能定位,咬定目标不放松。紧扣 " 生态 "" 创新 " 两大主题,围绕到 2025 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500 亿元以上,到 2035 年创新和生态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实现 " 千亿园区 " 的目标,力争把生态创新城发展列入国家级发展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功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力迸发的全省新兴增长极;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久久为功抓建设。严格遵守和执行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实行 " 前置研究、过程监测、实施评估、动态维护 " 的全过程监督评估机制,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 " 一张蓝图 " 干到底。同时,积极向雄安、通州等先进地区学习,进一步完善区域节能、生态绿道等其他领域专项规划;三是扮靓绿色本底,加快项目不松劲。加速推动生态、基础设施和 " 科创 "" 文创 " 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正在实施的 " 三横三纵 " 主次干道、科创中心、污水处理厂等 44 个项目建设进度,运用新型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力争早日建成投用。计划项目抓落地,金城大道(二期)等 16 条道路、兰大附属学校、商务中心综合体等 45 个 2021 年计划实施项目,逐一制定项目团队方案,推行 " 保姆式 " 全程服务,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实施。积极谋划 " 十四五 " 规划项目,加强项目论证,制定实施计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资金支持的盘子;四是紧扣主题业态,招商经营两手抓。坚持 " 产业招商、项目引商、资源富商、政策优商、服务亲商 " 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科学研究制定《榆中生态创新城产业扶持办法》和科创、金融、文创、新兴产业、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多个产业支持政策,逐步构建形成 "1+X+N" 的产业政策体系。另一方面科学有序经营城市,合理制定土地出让时序,科学把控开发建设节奏;五是拓展方式渠道,多元并举促融资。着力壮大兰发公司自身资产实力,提高融资评级标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建设。提前谋划包装储备项目,主动衔接申报政府债券,规范有序推进 PPP 项目建设;六是深化改革创新,理顺机制强功能。充分调动生态创新城管委会和榆中县两方面积极性,发挥好合署办公优化、协同、高效的制度优势,加快构建 " 五统一 " 建设发展工作机制,开展用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人才吸引能力。
高新区:打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今年是 " 十四五 " 的开局之年,也是兰州高新区成立 30 周年。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产业,推进实施中国生物兰州科技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主体工程,新建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工作站 20 个以上的总体要求。列席此次人代会的兰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裕表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非常振奋,看过去的 5 年,我市的发展可以用高质量、高速度来形容,民生、交通等各方面的改善都很大。不仅是天蓝了、水清了、土净了,还取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市的综合实力在进一步提升。孙裕说:"《政府工作报告》用‘兰州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一词,是对高新区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让高新区吃了定心丸,增加了高新区的战略定力,使我们更有干劲。把创新驱动确定为主基调,高新区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的 5 年,高新区将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俯下身子、埋头苦干,逐一落实,创新型开展工作,真正意义上把兰州高新区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增长级。"
据了解," 十三五 " 期间,兰州高新区围绕产业再聚焦、转型再升级、实体再壮大,瞄准产业链重点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致力打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其中,作为主攻首位产业的生物医药企业总数已达到 200 余户,2019 年总产值达到 76 亿元。同时,耐驰泵业、海默科技、伯骊江 3D 打印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并在单螺杆泵、油气装备、增材制造等领域形成了国内领先优势,2019 年总产值达到 55 亿元。此外,在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记忆合金等新材料产业方面已形成了一批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成果,西脉新材料产业园、省科学院纳米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形成集聚化发展态势,2019 年总产值达到 39 亿元。
按照规划,在今后的工作中,兰州高新区将对标国家自创区 " 五区 " 定位和国家高新区 " 两区 " 建设,科学编制高新区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并借鉴先进高新区的经验做法,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同时,将加大创新力度,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创新管理方式,不断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氛围,并进一步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汇聚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产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环境优化、园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东西互动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加快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创新示范新高地,努力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路径,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区:统筹推进一区六园差异化发展
列席本次人代会的兰州经济区管委会主任马永福在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报告对经济区提出了 " 统筹推进‘一区六园’差异化发展,加快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生态旅游等产业,积极引进外资项目,着力打造外向型经济关联产业聚集发展新高地 " 的要求。对标总体要求,经济区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开放开发和创新发展水平,千方百计填空白、补短板、增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 " 一区六园 " 为基础,着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格局,将 " 十大生态产业 " 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突出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建设工业基础好、绿色化水平高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基本形成每个园区有主题、有特色的错位发展格局。
(资料图片)
马永福表示,经济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吸收兰州市 " 十四五 " 规划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情,着力使规划中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成为经济区的发展实际,在 " 十四五 " 时期将经济区打造成为对外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文 / 图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