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因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白云区入选全国 10 个先进县(区),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这番成绩来之不易,细细数来,背后是长达数年的艰苦奋斗。
广州市白云区水系发达,无数河涌交织成网,流溪河自北向南经白云流入珠江,犹如城市的血管,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白云人。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城市生态压力逐渐饱和,一系列城市 " 血管病 " 逐渐显现。多年来,白云区辖内多条河涌污染严重,不仅河水变黑,而且时常散发难闻的气味,让住在附近的街坊苦不堪言。为改善水环境,白云区克难攻坚,着力解决区内的水污染防治之困。
" 十三五 " 期间,白云区拿出敢想敢干、真抓实干的劲头,在河湖治理工作上探索出一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逐步形成了河湖治理的 " 白云模式 ",使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白云大大小小的河涌已重新焕发生机。告别了臭气熏天的 " 墨水河 ",水清岸绿的碧道成为了白云人闲时散步的好去处。
白云区内河涌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既有发源于山地溪流的山区型河流,也有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感潮型河流。过去十余年间,白云的大小河涌水质堪忧,因此,曾是广州市河湖治理问题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其中以石井河最为典型。有媒体走访后描述石井河水 " 黑得像墨水,近乎凝固状 "。
当时,沿线企业偷排现象严重,周边居民直接把生活污水排到河涌,甚至直接扔垃圾进河。其他河涌情况也大同小异。在萧岗村附近,宽约 5 米的新市涌河面黑水横流,并伴有阵阵恶臭,水中还夹杂着不少酒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
" 十三五 " 期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白云痛下决心,将 " 广州治水看白云 " 的压力转换为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要求,把任务当作使命,迎难而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次力度空前的自身革命,在河湖治理工作中树立新的标杆,成为广州市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的关键。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赵雪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