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随着浙江三澳核电项目 1 号机组正式开建,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在建核电机组达 7 台,装机容量 821 万千瓦。在运核电机组 24 台,装机容量 2714 万千瓦。与此同时,中广核国内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突破 2400 万千瓦,境外在运新能源装机达到 1147.5 万千瓦,为 17 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电力。
▲大亚湾核电基地
据悉,在日前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表示,2020 年很不平凡、极具挑战。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外部形势复杂严峻。面对重大考验,中广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重点盈利企业和重点增利企业,继续保持在中央企业前列。
▲阳江核电站 5 号机组 " 和睦系统 " 模拟机
1 月 21 日,中广核在深圳召开 2021 年度媒体通报会,系统向社会披露了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科技创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年度媒体通报会是中广核对社会公开核电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已经是中广核连续第 8 年举办。
72.6% 的核电运营指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通报会上,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袁昌红透露,2020 年,中广核实现上网电量 2721.9 亿千瓦时,较 2019 年增长超过 100 亿千瓦时。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对应减排二氧化碳约 2.2 亿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超过 61 万公顷的森林,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应有贡献。 安全始终是社会公众对核电最为关心的话题。2020 年,中广核 24 台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世界核运营者协会 WANO 指标中,72.6% 的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能力因子连续三年保持 92% 以上,其中宁德核电 2 号机组全部 WANO 指标达到卓越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频频创造核电运营的世界纪录。据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常启能介绍,截至 1 月 21 日,岭澳一期 1 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达 5312 天,继续刷新并保持国际同类型机组安全运行天数纪录,比排名第二的外国机组领先近 15 个月。与此同时,大亚湾核电基地 6 台机组 WANO 综合指数首次全部达满分,创商运以来最好水平。
此外,在 2020 年核电运营 SHE(安全、健康、环境)标准化及国际标杆评审中,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公司、宁德核电公司评级均达 9 级,是国内率先取得 SHE 9 级的企业,标志着大亚湾核电和宁德核电在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方面实现了世界一流水平。
自主核电站神经中枢 " 和睦系统 " 实现多技术、多堆型应用覆盖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 "DCS",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对于保证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完成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停堆和事故缓解功能的核级 DCS,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其技术,我国过去一直依赖进口。2010 年,中广核旗下的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广利核公司)正式发布 " 和睦系统 ",这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通用平台。
广利核公司副总经理李明钢表示," 和睦系统 " 自 2018 年 5 月 22 日在阳江核电 5 号机组实现首台套应用以来,已在国内 15 台新建核电机组得到应用,实现了多技术、多堆型的应用覆盖。" 和睦系统 " 在商运阶段和现场调试阶段的稳定、可靠,保障了我国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 和睦系统及其系列自主产品,目前已覆盖我国 90% 以上的在建和在运核电站。"
李明钢透露,除了核级 DCS 应用," 和睦系统 " 还在新领域应用方面取得了的重大进展。2020 年 3 月,广利核公司签订了英国欣克利角 C 核电站应急柴油机仪控系统项目协议," 和睦系统 " 产品将首次在欧洲核电站实现应用。 此外," 和睦系统 " 还首次了实现了在工业抗震保护系统、核级冷水机控制保护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核电重大设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水平。广利核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核级冷水机控制柜供货资质和业绩的企业。
境内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 2400 万千瓦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广核境内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已突破 2400 万千瓦。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新能源)总经理助理陈胜利表示,新能源作为中广核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0 年新增在运装机 405 万千瓦," 十三五 " 期间实现了规模 " 翻一番 " 的发展目标,装机规模居国内新能源企业第一梯队,已成为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 继将核电打造为国家名片后,中广核又打造出了一张鲜亮的企业名片——海上风电。" 陈胜利表示,中广核新能源继承核电的优秀基因,用核电标准建设海上风电。2020 年建成投运的广东阳江南鹏岛 4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国内首个单体大容量在运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全场投运的 " 双十 " 海上风电项目。浙江岱山 4 号 23.4 万千瓦项目从核准到并网发电仅用时两年,创下国内最快纪录。浙江嵊泗 5、6 号项目更是实现了当年海上主体工程开工、当年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
据介绍,中广核海上风电已布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广西等沿海多省份。目前在建海上风电项目中,福建平潭项目已完成 12 台风机吊装,其中 8 台风机已并网。江苏如东 H8 号项目已完成 2 台风机吊装,汕尾后湖项目已完成 3 台风机吊装,惠州港口一期项目已完成首台基础沉桩开工。
为 4200 万件防疫物资提供免费快速辐照灭菌服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广核坚持为抗疫贡献技术力量。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杨新春介绍,中广核技在疫情最严峻时 " 临危受命 ",发挥电子束辐照技术优势,助力工信部出台《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射灭菌应急规范(临时)》,累计为 4200 万件防疫物资提供免费辐照灭菌服务,相比于需要 7 至 14 天解析期的化学熏蒸,电子束辐照灭菌效率高、无残留、立等可取、灭完即用,从而大大加快了防疫物资生产进程。
中广核技还在疫情初期,以战时状态转产口罩熔喷 PP 专用料超 2 万吨,有效弥补了国内防疫物资市场缺口。 杨新春表示,2020 年,核技术公司紧密围绕 "A+" 发展战略,沿着 " 更美丽、更安全、更健康 " 的方向,推动了一批高端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标志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在核环保领域,中广核技与清华大学核研院合作研发的电子束治污技术,在工业废水、医疗废水、抗生素菌渣、制药废水、垃圾渗滤液治理等领域实现多个示范项目落地。2020 年 6 月 5 日,全球最大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项目在广东江门建成投运,该项目实现 7 台电子加速器联机运行,日处理废水量达 3 万吨,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的电子束治污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并迈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11 月 19 日,我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示范项目在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正式投产。该项目能够有效灭杀医院医疗废水废物中的致病菌和病毒,日处理废水最可达 400 吨。同时,位于新疆伊宁的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即将投入运行,该项目不仅能有效去除抗生素残留,且能保留抗生素菌渣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实现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此外,中广核技与山东菏泽签订协议,将在当地建设全球最大的 8 台电子加速器联机处理制药废水单体项目,日处理制药废水达 4 万吨,能够有效去除制药废水中各种细胞毒性物质。
▲全球最大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项目在江门建成投运
除了消毒灭菌和污染治理,电子束辐照技术同时还能运用于食品保鲜。据悉,2020 年,核技术公司以科技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牵头建设的我国首个农产品原产地电子束辐照保鲜示范中心于 10 月 29 日在广西百色启动运行。作为中广核科技产业扶贫重大项目,能够为百色周边 200 公里范围的农户提供农产品电子束辐照保鲜服务,有效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实现错峰销售,使农户增收。
产业、科技、教育组合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02 年以来,中广核积极承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省级定点扶贫等任务,在广西、广东、四川、内蒙古、新疆、湖北、福建等地积极开展扶贫工作,累计派出挂职干部 61 名,目前有 28 名挂职干部奋战在扶贫前线。 中广核还打造清洁能源扶贫基金平台超 300 亿元,在 7 省区 13 县实施 16 个产业扶贫项目。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 白鹭学校 "
袁昌红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广核重点对口帮扶的凌云、乐业两县和其他 10 个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两种特色扶贫模式入选中央企业优秀案例。
一是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坚持不懈助力当地发展桑蚕和猕猴桃产业,结合中广核产业优势,开展辐照保鲜、生物有机肥和风电等扶贫项目建设,助力脱贫和持续发展。
▲广西乐业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园
二是持续深化教育扶贫,推广凌云白鹭班成功经验,乐业、凉山和兴安盟的办班、建校工作全面铺开,白鹭班、彩虹计划已成为中广核教育扶贫的金字招牌。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们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抓好脱贫质量巩固提升,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袁昌红说。
深圳晚报记者 蔡志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