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1-21
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90后抗疫医生林建军:我年轻,我先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995 年出生的林建军,是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一名医生。2020 年的春节他准备回老家照顾未满月的妻儿,忽然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他们甜蜜的计划。

▲林建军协调深圳湾口岸入境旅客分流

林建军从 2020 年年初就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高速路口联防检查站,虽然年仅 25 岁,可他身上展现出了超脱年龄的担当,他每日对来往深圳的路人做好体温测量、询问、登记,繁杂辛苦和夜间寒风刺骨却从不叫苦叫累,兢兢业业地完成检疫工作。结束了高速路口联防检查工作,他继续奋战在境外输入工作专班。想念家人,也只能在深夜和相隔两地的妻子用视频电话互诉衷肠。

" 我年轻,我先上!"

自广东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林建军的时间表里便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

▲林建军作对新加入的同事进行岗前培训工作

" 我从 2020 年 1 月 25 日到 3 月 15 日,交通联检 49 天战疫期里,我一直都在参与道路、高速路口联防联控一线工作。" 林建军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一旦刮风下雨,深圳夜间也寒风刺骨,他告诫自己,‘我年轻,我先上’。" 日常工作中,他经常主动承担下半夜值守任务。身处疫情防控 " 前沿阵地 ",他排查并转送发热旅客约 30 余人。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态势,防范境外输入病例也成了一个重点工作。从 2020 年 3 月至 12 月,林建军连续 9 个多月一直参与境外人员一线转运工作,奔返于深圳湾口岸、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龙岗各健康驿站,累计工作时长约 2000 小时,参与入境旅客转运约 4000 余人次。

▲凌晨三点气温低,林建军虽然冻僵了身驱,但仍坚持逢车逢人必查

" 转运达人。" 这是同事对林建军的新称呼。玩笑背后,是他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心血。

经常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护目镜和 N95 口罩往返奔波;连续多次超 24 小时转运;面对防护服内 50 余度的的高温,身上衣服多次的干湿转换,从不喊苦喊累 …… 同事更是戏称他 :" 水做的小白 "。一旦有紧急临时接机任务,不论是否轮休,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有一次,临时增加国际航班入境深圳,并安排龙岗负责分流转运,现场需要临时增加 9 名医疗转运人员,原被安排轮休的林建军计划让妻子带着半岁不到的女儿回深圳,但临时紧急接到消息需要回到工作岗位,面对几个月未见的妻子和女儿,忍住思念,他果断改变计划,让妻儿继续留在老家,然后第一个报名参加,再次投入工作中,最终和其他同事一起顺利地将 200 名旅客安全送达各驿站。

" 我专业,我来做!"

由于境外输入转运组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人员,人员轮换频率高。据了解,林建军作为专业医务人员,主动请缨,承担对新加入同事的岗前培训工作。" 这对刚毕业的我,其实也是一种挑战。"

▲面对防护服内 50 余度的的高温,林建军从不喊苦喊累

据介绍,为了更好的工作,他总是抽空学习和请教前辈,短短 9 个月,先后组织开展岗前培训 50 余场,累计培训 200 余人次。他和其他医务人员还承担转运组工作人员出车前后防护用品穿脱、手卫生等指导、监督工作,保障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我专业,我来做!" 这是林建军最常说的一句话。

同时,他还担任医疗组小组长,负责人员排班、工作协调及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等工作。只要值班,他总是最早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最晚的出车他总是抢着上,让其他同事能多休息。他还主动将长期的工作经验转化为转运工作指引和常见问题手册,使转运工作更加顺畅!

为了守护旅客的健康,每次出车,林建军都在口岸详细询问每个转运旅客的基础疾病史,透过满是雾水的护目镜尽可能观察他们的身体状态,在安排座位时将老弱病儒坐在离他最近的地方,时时交谈和观察,天热的时候他会主动提出随身药箱增加防暑药,以备不时之需。

▲林建军

在转运入境人员的 9 个多月来,林建军在抗疫一线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并及时处理了多起突发事件。有一次,一名老人心脏病突然发作,他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用最快的方法送去附近的医院,使老人家转危为安,旅客及家属都非常感谢,并对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高度赞扬。

" 经常深夜看着城市万家灯火、天空渐渐露白,望着每一个安全归家的‘同胞’,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林建军说。

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 来源:龙岗融媒 编辑 李剑南

相关标签

医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