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省定贫困村澄海溪南镇仙门村,如今焕发新活力,打造美丽乡村。汕头日报记者 陈史 摄
走进澄海溪南镇仙门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村道,浮莲点缀的池塘,还有屋墙外精美的壁画,绿树成荫的后花园 …… 这是澄海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澄海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 " 党建 +" 模式,推动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关键是组织振兴。澄海区以 "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 为抓手,将组织建设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基层党建 " 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把党组织建在专业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链条上。广东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涛种养专业合作社等 50 多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先后建立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主阵地擎起红色旗帜、聚起发展之力。
同时,澄海积极探索 " 党建 + 产业 " 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 两新 " 组织,参与共建澄海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了 " 贫困户 + 镇(街道)经济联合总社 + 农业企业 + 现代农业产业园 " 产业合作模式,园区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结机制,农民以入股分红、签订稳定保底订单等形式享受蔬菜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基层党组织要强起来,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近年来,澄海区委向全区发出 " 我是党员我带头 " 的动员令,号召全体党员在 " 文明创建、作风建设、攻坚克难、创新实干、服务群众 " 等 5 个方面带好头,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区委组织部深入实施 " 汕头市千名干部驻村强基促振兴 " 工程,184 个村(社区)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并重点物色好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扶持试点村第一书记人选。同时树立重基层重实干的鲜明用人导向,共有 20 多名在脱贫攻坚和驻村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拨或晋升职级。
为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澄海区委组织部在全区乡土人才中选拔组建 " 党员讲师团 ",开展送技术、送服务进基层活动。在省定贫困村隆都镇下北村的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反季节蔬菜等高值特色农产品长势喜人,农业技术专家或致富带头人定期在这里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这批讲师中,既有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这样的业务专家,也有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种养能手。各个基层党组织根据需要,预约邀请他们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帮扶。退伍军人金卓满就是 " 党员讲师团 " 的成员之一,这几年他还和妻子发起由 150 户社员组成的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 " 产销对接、休闲农业 " 的经营模式,带动社外农户超过 280 户,并与周边贫困户签订了产销对接协议,带领他们一同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汕头日报记者 蔡晓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