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1-22
七大产业群发力 “十四五”黄埔制造万亿计划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22 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暨中国共产党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工作委员会 2021 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关于制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稿)》。

预计 2020 年全区 GDP 近 3700 亿元

回顾 2020 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疫情防控有力有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预计 2020 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GDP 实现近 3700 亿元,财税总收入超 1300 亿元、增长 11.6%,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800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销售总额等 7 项主要指标居全市第一,GDP、实际使用外资等 7 项重要指标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 百大项目庆百年 " 活动掀起发展热潮,全年引进重大项目 154 个、总投资超 3500 亿元,小鹏汽车等 258 个重大产业项目动工,诺诚健华、百济神州、5G 滤波器等 60 个项目投试产。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 " 双提升 ",蝉联 " 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 ",城市更新实施速度全市第一。

过去一年的成效,集中体现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五年来强劲的发展劲头。

五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 十三五 " 规划圆满收官,人均 GDP 达到世界发达经济体水平,固投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财税总收入连续 4 年超千亿,综合排名稳居全国前列。

到 2025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 5%

当天,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关于制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稿)》,勾画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今后 5 年乃至 15 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未来五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强区。

作为广州科技创新轴的重要引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将充分发挥知识城、科学城极点带动作用,深化与南沙战略协同、战略合作,铸就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中之核。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顶尖人才资源,吸引 " 百名院士、千名领军、万名才俊 ",让 " 到黄埔去 " 风靡全球。到 2025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 5%,广州高新区迈入全国高新区前列,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实施黄埔制造万亿计划

推动科技创新领跑的同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展现新作为。

" 十四五 " 期间,该区将坚定实施黄埔制造万亿计划,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 1 个三千亿级,以汽车制造、新材料为主的 2 个两千亿级,以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和健康食品为主的 4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1 年,该区将抓好补链、稳链、强链工作,重点打造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安全等国内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加快小鹏、宝能新能源、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现代氢能、广石化氢能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制高点;发挥粤芯、高云、兴森快捷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建设大湾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新高地;加快建设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前端系统创新中心,以 LG、创维、立景创新等为牵引,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百济神州、诺诚健华、GE、龙沙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疫苗生产基地,推进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区建设。

用 " 绣花功夫 " 提升城市 " 颜值 "

用 " 绣花功夫 " 提升城市 " 颜值 ",该区将深度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推动 " 高铁城际入区 ",加快高铁黄埔站、知识城站建设,构建知识城到南沙中心城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全力推进有轨电车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四大片区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打造知识城海绵城市、科学城云端绿道、黄埔港滨江客厅、生物岛生态绿洲。

在民生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实施 " 建民校、引名师 " 工程以及 " 大卫生、大健康 " 工程,推动国际化、集团化办学,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过去五年,全区新增幼儿园 55 所,新开办学校 24 所,新增学位 6.3 万个。新引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师大实验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广州爱莎国际学校等高端教育资源,知识城南方医院、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知识城院区、广医妇儿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疗设施落地建设。通过推进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布局等举措,未来五年,该区将形成城区 15 分钟、农村(社区)30 分钟医疗服务圈。

文图: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范敏玲 贾自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