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1-28
非遗过大年!南京近百位传承人们捧出140件精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钱翠芳的面塑《春节》《元宵节》、" 金陵绣男 " 高瑞雷的《闹春节》、绳结传承人汤虹的《金玉满堂》、南京微型榫卯结构木作 " 高人 " 陈和生的《写春联》《杀年猪》……1 月 28 日," 非遗过大年——‘我们的节日’主题艺术精品展 "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了南京近百位非遗传承人的 140 余件非遗 " 绝活 ",让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为期一个月,有兴趣的观众既可以实地参观,也可以云观展。

闹春节!贴窗花、杀年猪、赶大集这些老年俗传神再现

牛年就要到了,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开展 "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 活动的相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南京民俗博物馆、" 我们的节日 " 南京工作室等单位策划组织了本次展览。

面雕、剪纸、绳结、绒花 …… 南京入选各级名录的非遗项目有近 200 个。这次展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从各位非遗传承人手中征集到了 140 余件作品,为迎接春节营造浓浓的年味。

偌大的窗户上,贴着大大的福字;窗户旁边,姥姥盘腿而坐,孩子们有的缠着姥姥,有的踮起脚跟,围观姥姥剪窗花 …… 面塑作品《过大年——姥姥的剪纸》,让很多观众联想到自己童年时期过春节的场景。真实,又充满了趣味。

一旁的棕编作品《赶大集》也是满满的 " 回忆杀 "。作品再现了过去人们过大年,赶大集,备年货的场景:一位戴着帽子的人牵着牛走着,牛车里备着各种年货。

△陈和生的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杀年猪》

△陈和生的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写春联》

而 " 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南京微型榫卯结构木作 "《杀年猪》《写春联》《做蛋卷摊子》…… 一系列微缩版的木作技艺,让人忍不住叫绝。这些木作技艺由非遗 " 高人 " 陈和生完成,再现了老南京人过年时候的场景。其中《杀年猪》作品中,灶台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刀具齐全,就等着杀年猪有肉吃了。

过大年!面塑大师用一盘 " 饺子 " 给你解馋

除夕夜当晚,都要吃饺子。饺子有 " 娇子 " 的谐音,除夕夜吃了饺子,有着美好的寓意。

△钱翠芳的面塑《春节》

南京面塑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钱翠芳端出了一盘特热乎的 " 饺子 ",并命名为《春节》。作品中的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看得人食指大动。除了饺子,作品中还能看到梅花等元素。钱翠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梅花是我们南京的市花,所以我还在作品中加入了梅花的元素。加上鞭炮和灯笼,营造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过年的氛围。"

△高瑞雷的民间布艺《闹春节》

相比钱翠芳的美食," 金陵绣男 " 高瑞雷则捧出了作品《闹春节》。作品中,画面上,带着老虎帽的男娃娃欢乐地放起鞭炮,梳着两个羊角辫的女娃娃,挑着一只兔子灯。高瑞雷是南京目前唯一一名绣花男艺人,他继承了母亲做鞋柔、软、针法细腻的特点,又借鉴了北方布艺粗犷、大胆的手法,他的作品色彩鲜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次的《闹春节》他又进行了创新,采用了立体刺绣。何为立体?" 就是在我们绣的过程中,对边缘轮廓采用回针、锁针法,这样更加精致,不会散开。" 高瑞雷说,他在两个娃娃周围还绣了很多福娃,寓意福气到家。

超牛气!各种 " 牛 " 作品,牛气冲天

牛年即将到来,现场,各种美好寓意的作品和 " 牛 " 相关的作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汤虹的绳结《金玉满堂》

展柜中,巨大的 " 中国结 " 成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红色、金黄色的色彩很是喜庆,上面两只小金鱼尤为可爱。" 这个作品叫《金玉满堂》,大概长 1.6 米,用了团锦结、斜卷结、雀头结等结饰,鱼谐音‘玉’,金线绲边,寓意富贵吉祥!" 绳结艺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汤虹为了做这份吉祥礼,花了四五天的时间,一直在手上不停地做,只为尽早把这份吉祥送出去。

牛年,自然少不了与牛有关的作品。剪纸牛、绒花牛、陶泥牛、根雕牛、面塑牛、花灯牛 …… 各种 " 牛 " 纷纷来打擂。

△庄珊珊的《牛气冲天》

与他们的老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的作品不同,徒弟们的绒花作品更偏抽象派。大红色的牛、金黄的鼻环、环绕的祥云阶梯,庄珊珊给自己的绒花作品起名为《牛气冲天》,"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牛气冲天 "

" 老师说我的作品《丑牛》只能远看。" 尹宗雯笑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飘拂的柳叶对应春天,水牛是勤奋的象征," 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踏踏实实把手艺学好。"

【云上展】

" 云展览 "" 云课堂 " 将上线,宅家也能看精品学技艺

除了春节,在此次展览中还能看到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重阳节等多个 " 我们的节日 " 相关的非遗艺术精品,共有 140 余件。

铜雕制成的张牙舞爪的大螃蟹,是为中秋节创作的;民间布艺《松鹤祝寿图》是献给重阳节的;灯工工艺制作的《壶里乾坤》是过七夕用的 …… 一场展览,就能看遍 " 我们的节日 " 非遗艺术精品。

△赵树宪的绒花制作技艺《传统节日头饰集锦》

△高瑞雷的布艺《我们的节日七巧绣品》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下一步,该展览将推出 " 云展览 ",让不能前来的观众也能在线上参观展览。同时将推出展览配套 " 云课堂 " 教学,传承人们将通过小视频教授大家制作 " 春节 " 主题小手艺,剪纸、面塑、中国结等。" 这些非遗项目所需的材料,都是大家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跟随视频学习,就能体验动手的乐趣。"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胡玉梅 李鸣 / 文 施向辉 钱念秋 / 摄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