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1-29
乡村振兴的龙门实践:贫困村成“全国文明村” 做强生态旅游大文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惠州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于 2020 年 11 月获评 " 全国文明村 "。

风情独特的江湾公园、欣欣向荣的上东生态果园、便民的市场和停车场、老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居 …… 沿着一条宽敞平坦的惠民路 , 走进惠州市 " 北大门 " 上东村 , 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一览无遗。

初来乍到的游客 , 很难将眼前的美丽乡村和贫困村联想在一起。过去五年 , 上东村在脱贫攻坚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 并于 2020 年 11 月获评 " 全国文明村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 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多元 , 实现华丽转身的上东村 , 在乡村振兴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产业空心村变成乡村游打卡地

" 这几年变化很大 , 我自己住了新房 , 前两年租给别人 , 一个月租金 1500 元 , 积累一点资金 , 自己慢慢发展。" 住在上东村惠民路 1 号的村民谭海坚 , 站在一栋两层半小楼房前面 , 道出了他现在最大的心愿 ," 把房子装修好 , 早点搬进去。"

■上东村村民谭海坚通过自己的努力 , 在原有老房的旁边建起了两层半小楼房。

地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北端的上东村 , 总面积 37 平方公里 , 共有 566 户 2593 人。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 ,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47 户 172 人。" 全村贫困户已经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惠州市委办驻上东村第一书记刘艳军说 ,2020 年 , 上东村集体收入由帮扶前每年不足 3 万元增加到 39.1 万元 ,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8 万多元。经过五年帮扶 , 驻村工作队交了一份群众高度认可的脱贫答卷。

" 创业就在家门口 , 致富就在村里头 ", 在惠民路上 , 经过新建的上东市场、江湾公园 , 占地面积约 60 亩的产业扶贫基地 , 上东生态采摘果园附近竖着一行格外醒目的大字。村民吴大姐在种植金丝枣的大棚里锄草 , 她说 , 她从 2018 年开始到果园干活 , 每月有 3000 元收入 ," 肯定比在家干活要好。"

除了生态采摘果园 , 上东村还成立了高山茶种植、水稻种植、灵芝种植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 引导更多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种养产业发展 , 带动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上东村生态采摘果园。

" 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 , 让特色产业成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同时 , 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目标。" 刘艳军说 , 在上东河绿道 , 打造了近 40 亩连片观光油菜花 , 既提高了冬季闲置农田使用率 , 又吸引了大批观光游客 , 实现了从产业空心村向乡村旅游打卡地的转变。

从 " 一次输血 " 变为 " 长效造血 "

走进惠民路 14 号 , 这里是新建的上东村敬老院 , 村民们都称之为 " 幸福居 "。小院里住着本村的 5 户五保户 ," 院长 " 杨大叔正在拖地 , 餐厅、文化室、卫生间、走廊经过打扫 , 一尘不染。

" 老人住在一起 , 相互之间也有个帮助。" 刘艳军说 , 住在幸福居的老人们 , 离文化广场、江湾公园、农贸市场和卫生站都很近 , 日常生活更方便。" 我们都住了几年了 , 很开心 !" 杨大叔放下手里的活 , 拉着刘书记的手笑逐颜开 , 连声道谢 , 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在新建的上东村敬老院 , 杨大叔拉着刘书记的手 , 连声道谢。

在敬老院附近 , 一个新的公厕挨着学校 , 不仅方便了师生 , 也解决了外来游客不时之需。通过大力推进 " 厕所革命 ", 目前上东村共建成 3 个公厕 , 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兴建 4 个休闲公园与 10 个风景塘 ; 全村自来水工程升级改造 ; 修建生态河堤近 2 公里 ; 四座危旧桥梁进行新建改造 ; 村道硬底化 28.4 公里 ; 新增村村通广播系统 ; 在建的翁新高速设有上东出口 , 预计在 2021 年建成通车 …… 在龙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上 , 上东村成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的典范。继 2018 年获评 " 广东省文明村 " 后 ,2020 年 11 月 , 上东村获得 " 全国文明村 " 殊荣。

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入约 2.7 万元、高速公路边大型广告位每年可收租 9.5 万元、村集体入股顺喜来合作社收益分红 3.6 万元、小水电站收益 2.7 万元 …… 刘艳军说 , 通过实现 " 一次输血 " 向 " 长效造血 " 转变 ,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 与村民共享帮扶成果 , 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做强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 现在村里搞得这么好 , 我自己也想回来。" 在上东村村委会 ,"90 后 " 杨七氧说 ,2018 年 , 他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 , 原本在广州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考虑到他妈妈在家附近打零工 , 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在上学 , 一个弟弟身体不好 , 所以他下定决心返乡就业 , 去年 8 月到村里上班 , 同时可以照顾家人。

■ "90 后 " 大学生杨七氧回到上东村 ,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 , 目前农村很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刘艳军表示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需要进一步为产业发展谋篇布局、为人才振兴筑巢引凤、为农村工作建章立制。接下来 , 上东村将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龙头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设。立足上东村温泉资源禀赋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 , 长短结合 , 努力做好 " 山、水、文 " 三篇文章 , 做强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这个大产业。

" 近几年来 , 贫困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贫困户‘钱袋子’充实了 ,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 形成长效机制。" 龙门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林健华表示 , 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 ,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2962 户 7459 人 , 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 1293 人 5233 人 , 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5 万余元。全县贫困户均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 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 是农民增收 , 农村兴旺的关键之举。龙门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林健华表示 , 龙门县成功申报丝苗米产业园和胡须鸡产业园 ,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 , 大力推进 " 一村一品 "" 一镇一业 " 建设 , 打造了麻榨镇杨桃 , 龙江路溪石硖龙眼 , 龙城街道、龙田镇、平陵街道龙门大米 , 龙华镇年桔 , 龙潭镇蜂蜜等特色产业片区。

2016 年以来 , 共落实专项资金 9499.8 万元 , 建设龙门县光伏发电项目 , 麻布电站项目 , 惠州兴泰现代农业项目等县统筹扶贫项目。目前 , 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并网发电 , 其它项目均实现收益。下一步 , 龙门县将继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 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 , 持续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 , 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时下足功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龙门样本。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 : 新快报记者 王飞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