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1-30
他自己也成了一颗星星,送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王绶琯于 1 月 28 日逝世,享年 98 岁

他是中国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奠基人

更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了无数科学人才

少年时学习造船

青年时投身天文

1923 年,王绶琯出生于福建福州

年轻时的他

曾留学英国皇家格林尼治海军学院

主攻航空母舰的设计

海军学院隔壁

就是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

漫天繁星吸引着他

投入天文学的怀抱

" 浓浓的兴趣之火

在心中燃烧,坐立难安 "

27 岁那年,王绶琯下定决心

放弃苦学 14 年的航海和造船技术

改学天文学

拥抱了自己真正的梦想

1953 年回国后

王绶琯先后就职于紫金山天文台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及北京天文台等

一生致力于中国天文学研究

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 " 王绶琯星 "

王绶琯为天文事业整整奋斗了70 年

他参与筹建北京天文台

提高中国授时精度

开创中国射电天文学领域

与其他学者共同倡议

建设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

带动了中国天文学界的跨越式发展

1993 年 10 月

紫金山天文台将第 3171 号小行星

誉名为 " 王绶琯星 "

重视人才培养

" 百年树人,要一直做下去 "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

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这一问题

也就是著名的 " 钱学森之问 "

王绶琯积极参与破题,付诸行动

他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

《天文 ·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等一系列科普著作

他曾说:" 科学普及了

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 "

1999 年起

王绶琯倡议并联合数十位著名科学家

发起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这是一项有关科学人才培养的实验

旨在从高中学生中

发现潜在的杰出科学人才

并引导他们 " 走进科学 "

如今,俱乐部的一些早期会员

已成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

入选 " 青年千人计划 "

" 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

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

我自己年轻时候的路就走得很艰难

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 "

王绶琯曾感慨:" 如今自己成了‘大手’

也想拉起奋斗的‘小手’ "

王绶琯拉起的 " 小手 " 中

就包括他的学生

中国 " 天眼之父 " 南仁东

南仁东组织建造了全世界最大

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 比美国最先进的 " 阿雷西博 "350 米望远镜综合性高 10 倍)

" 百年树人,要一直做下去

也许真的要做一百年 ",王绶琯说

" 科学的启明星 "

一路走好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