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1-31
深晚报道|走进黄贝岭和渔邨社区 罗湖区“诗意心灵——青少年心理健康课堂”开课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30 日,由罗湖区卫生健康局主办的 " 诗意心灵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罗湖区黄贝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活动邀请了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陶林,将耳熟能详的中国经典古诗词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让青少年学会用诗文解压,成就诗意青春,拥抱美好心灵。罗湖区卫生健康局纪工委书记肖士卓、二级调研员刘岭一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陶林表示:" 艺术以情感人、能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就是艺术教育的魅力,这种教育包括了治疗功能。对某些特定的经典诗歌进行赏析,通过心理学进行引导和领悟,对孩子们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干预和治疗。"

陶林认为,诗歌作为语言文字的艺术,也具备了治疗功能,基于此,他从 2008 年起开始,就跑遍了诗文名家故居,将自己深厚的心理学功底与唐宋经典诗文赏析结合,进行了大量研究。他认为,诗歌的心理治疗作用可以分为诗歌的诵读治疗、诗歌书法治疗、诗意绘画治疗、诗歌心理剧治疗、诗歌创作治疗、诗歌的领悟治疗等多个方面。

陶林将能起到帮助、教育和促进成长作用的中国古典诗歌定义为 " 心理咨询诗 ",同时把 " 心理咨询诗 " 分为情感支持型(友情诗歌、慰问诗歌、感激诗歌),情感宣泄型(如《长恨歌》《琵琶行》),认知改变型,潜能激发型,叙事表达型,心理养生型,警示教育型等多个类型,并通过深层次研究将 " 心理咨询诗 " 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 

在罗湖区黄贝岭社区的心理教育课堂上,陶林教授幽默风趣地给小朋友们解读了什么是诗歌心理治疗、诗歌心理治疗的好处是什么,以及如何自我调整与积极求助的办法。

▲黄贝岭社区心理教育课堂大合照

他表示,古代诗人经常通过诗歌抚慰人心,不管是写给失意的朋友教人振作的诗歌,还是迁客排解郁闷情绪的诗歌,都体现了心理调节,通过研读这些诗歌,就可以获得诗歌中的正能量。

▲陶林风趣幽默地给小朋友们解读诗歌

" 苏轼的诗歌诠释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于生活、融入生活,如果同学们拥有这种乐天派的精神,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看得开、放得下。"

在解读《惠州一绝》时,陶林讲到,诗中苏轼不仅没有被贬官的哀怨,反而炫耀起自己 " 日啖荔枝三百颗 ",这种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正是青少年儿童非常需要学习的。

▲小朋友们起立齐声朗读诗歌《惠州一绝》

在罗湖区渔邨社区的心理教育课堂上,陶林教授则是用动画以及诗歌的形式为大家深入解读了民间传说故事 " 六尺巷 " 的故事。

在解读 " 六尺巷 " 的故事时,陶林讲到大学士张英在收到家人的求助信时,非但没有偏袒家人,反而凭借一首家诗 "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便化解了两家人的争地纠纷,这种谦让、豁达的心胸正是现在小朋友们需要学习的一种品质。

活动最后,家长们都纷纷表示,不仅小朋友们学到了诗歌的知识,连自己都受益良多。希望罗湖区以后能多举办一些此类的活动,让孩子们以娱促学,更多的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罗湖区卫生健康局二级调研员刘岭介绍,罗湖区 " 诗意心灵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罗湖区 " 情暖新春,健康守护 " 系列活动中的一项,以小学生朗诵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用心理专家从心理学角度重解古典诗歌的创新手段,主动介入、提前介入,聚焦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接下来,罗湖区还将继续举办 " 情暖新春,健康守护 " 后续的一系列活动,请大家持续关注。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相关标签

心理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