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问下,3 号候车室怎么走?"" 人脸识别不了怎么办?"…… 春运里,志愿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总是及时出现在需要帮助的旅客面前。2 月 2 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曾经被称为 " 小甜橙 " 的志愿者万里,如今已经是一名铁路人。他下班之余仍会变身 " 小甜橙 ",挥洒着青春的汗水,用真心换取旅客的笑容。
△南京南站,万里帮扶旅客
耳濡目染,立志成为像师父一样的志愿者
" 您别急,还有 10 分钟才检票呢,慢慢来,我带您过去。"2 月 1 日,南京南站候车大厅内,身着橙色志愿者马甲的万里,搀扶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缓缓穿过人群,身后 "158" 雷锋服务站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万里值守的阵地,也是他成长的摇篮。
近 10 年过去了,万里如今想起师父施凤英,依然觉得震撼。而让万里提起就激动的事儿,不过是施凤英的寻常之举。
2011 年,万里成为上海铁路局南京站的一名春运志愿者。当时万里刚上大一,对 " 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尽心竭诚 " 这些词很熟悉,也很陌生。直到那天,车站里暖心的一幕,让他对志愿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时,施凤英和另一名徒弟拿着塑料袋,半蹲着身子,一前一后为下肢无法站立的旅客接排泄物,之后施凤英又为这名旅客细心擦洗,穿好衣服。整个过程,施凤英温声细语,动作柔缓,像是对自己的亲人那般亲切自然、尽心尽力。
看到师父像对待亲人一样为旅客服务,万里内心深受触动。万里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 那确实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意识到为何命名为‘雷锋’服务站,也让我下定了决心——我也要成为这样的志愿者。"
温暖陪伴,用诚挚的心面对每一位旅客
后来的 10 年里,万里成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站最年轻的客运值班员,只要休班,他就穿上志愿者马甲,化身 " 小甜橙 "。
他在给志愿者们做前期培训时,总是围绕一个 " 诚 " 字:心诚、竭诚、意诚。而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旅客的困难并提供帮助。
春运伊始,万里在南京南站 5 号站台听到了一丝细微的哭声。循着哭声,万里在垃圾桶旁发现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却只是哭,不说话。万里连忙把他带回值班室,安抚孩子的情绪。原来,这个孩子寒假独自前往宜兴外婆家,却坐过了站。万里不放心让他独自返程,家人表示要来南京接,但可能时间要花费很久。正交接班准备下班的万里,主动留了下来,讲故事、说笑话,原本啼哭不休的孩子终于被他逗笑了。
不久前,一位老人过安检时不慎摔倒,正巧路过的万里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边,背起老人送往医务室。
尽管家在徐州,每次上班都要赶最早的一班车到南京,但万里从没觉得辛苦。在他看来,火车不仅仅是拉人拉货的交通工具,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铁路一线职工,我们要让温暖的服务伴随旅客一路同行。"
步履不停,铁路服务不断优化升级
春运期间,万里的步数一直位居榜首。站台上来来回回要走 3 万多步,鞋子被磨得平均每个月要换一双,对讲机平均每天要换三四块电池。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50 年来,南京站 "158" 雷锋服务站,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已累计帮助困难旅客 100 多万人次,有记载接受过服务的旅客达 52 万余人次,收到感谢信 8300 多封,锦旗 200 多面。
今年春运,上海局集团公司密切监测分析客流变化,采取 " 高铁 + 普速 " 的运输方式,增开客车、扩大列车编组、动车组重联运行、灵活调整售票时间等多项便民利民措施,方便旅客出行。每天列车开行总对数逾 1000 对,其中动车组列车占一半以上,成为主力军。
开辟 " 绿色通道 ",关爱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这是铁路部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实际行动。南京 "158" 雷锋服务站青年志愿者关爱老年旅客,发送春运 " 安全福囊 ",为旅客支招服务,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针对老年人手机无微信、无健康码的问题,他们增设服务台,现场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情温暖旅客心窝。
在长三角铁路线上,南京 "158"、上海 " 心尚 "、合肥 " 明亮 "、扬州 " 清馨绿扬 " 等百余个 " 上铁雷锋服务站 ",联网接力服务,按类别优化完善重点旅客服务流程,畅通重点旅客服务受理渠道,精细化提供购票、进出站、候乘车 " 一站式 " 服务,为特殊群体打开一条条温情通道。(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 陆应果 徐晨 蒋雨鸥 吴蕾蕾 实习生 高芷瑶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伟娟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