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潘荣 文 / 摄)"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 " 是刀剪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北方王麻子被广东刀剪企业收购,而南方张小泉却发展不错。2 月 2 日,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张小泉 ")接受创业板发审委审核,若成功过会,张小泉将成为资本市场中的 " 刀剪第一股 "。
传统老字号,有消费者钟情传统工艺
2 月 2 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贡院西街的一家张小泉店。店门口古代风的旗帜店招上写着 " 张小泉 " 三个字,十分显眼。在店内则售卖剪刀、厨具、茶具、铜壶等多种商,价格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
" 卖得比较好的是剪刀,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五六十件。" 员工小刘说,由于门店位于夫子庙景区,顾客以来玩的游客居多,南京市民来购买的主要是些 40 岁以上的人,年轻人比较少。小刘介绍,这家店已经开两三年了,之前开在附近的一条街,2020 年 7 月搬到这里," 南京目前有两家直营店,另一家在大石坝街,以前南京的张小泉都是加盟的。"
于不少消费者而言,张小泉是老字号和传统工艺的象征之一。"00 后 " 大学生小伍告诉记者,她记得小时候,奶奶家用的就是张小泉牌的剪刀和餐具," 他家是传统老工艺,手柄上雕刻的花纹非常精致,就像是历史的象征。" 所以,她也曾买过几次张小泉的产品," 毕竟是老字号,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也有人对张小泉不太熟悉。在南京工作的 90 后小蔡说,她听说过,但是没使用过," 家里用的厨具、刀具有的是一般品牌,有些是买的国外进口的。"
代工占比超七成,欲募资提高自产产能
张小泉创建于 1628 年,迄今为止已有 400 余年历史。20 世纪 50 年代,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标志着张小泉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随后数十年,张小泉几经易主,发展之路并不是一路顺畅。2006 年,张小泉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2007 年 11 月,浙江企业富春控股与张小泉签订《增资扩股协议》,富春集团实控人张国标作价 1.2 亿元,收购张小泉 70% 股权,并获得品牌的使用权。
天眼查显示,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 9 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企业,产品包括家具厨房用品、酒店厨具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 1000 多种产品。招股书显示,张国标、张樟生和张新程三人合计持有张小泉 71.83% 的股份,张国标和张樟生为兄弟关系,张国标和张新程为父子关系。虽然 " 张小泉 " 品牌仍在,但实控人已非张小泉的传人。
记者注意到,本次张小泉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 3900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 25%,募集资金为 4.55 亿元,将用于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其中,用于提高自产产能的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占据总募资的近八成。
募集资金提高自产产能的背后,是张小泉大量的代工生产。张小泉表示,代工产量已经高于自产产量,2017 年 -2020 年上半年,代工生产产品有 1849.35 万件、3039.22 万件、2980.78 万件和 1746.24 万件,占同时期总产量的 68.48%、76.51%、75.16% 及 77.69%。
招股书显示,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 3.14 亿、4.10 亿、4.84 亿和 2.51 亿元,净利润为 2069.53 万、4298.31 万、6229.54 万、3202.18 万元。在销售层面,主要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2019 年线上销售仅占 39.29%,受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线上销售比例占 50.77%。
面对多家竞争对手,张小泉能否讲好资本故事?
刀剪制造业是五金制造行业的细分领域,但是长期以来,高端市场主要被进口品牌占据。张小泉表示,2017-2019 年公司产品在厨房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 0.5% 左右。与此同时,公司要面对双立人、苏泊尔、阳江十八子、爱仕达及哈尔斯等品牌的竞争。张小泉在招股书中,对比爱仕达、哈尔斯和苏泊尔三家的经营业绩。以 2019 年为例,爱仕达、哈尔斯和苏泊尔的营收分别为 27.3 亿元、16.43 亿元、61.4 亿元,最低的哈尔斯也是张小泉 4.84 亿元的 3 倍之多。
此外,记者梳理了 A 股资本市场中的多家老字号企业,发现上市之后冰火两重天。贵州茅台市值超 2 万亿,海天味业、五粮液等市值超千亿;而东阿阿胶、全聚德、同仁堂等营收却不佳。今年,老字号企业上市正成为一种潮流,除了张小泉,同样在排队等待 IPO 的还有 300 岁的德州扒鸡、100 岁的五芳斋等。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张小泉,又能否讲好资本故事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