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2-02
跨越5000年!“春牛祈福——辛丑年贺岁展”带你看尽各种牛国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 文 牛华新 / 摄)牛气冲天、牛运亨通、牛劲百倍、牛福永恒 …… 牛年真的要到了!

2 月 2 日," 春牛祈福——辛丑年贺岁展 " 在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展。展厅内,和 " 牛 " 相关的各类国宝、非遗 " 绝活 ",汇聚而来。5000 年前的牛头陶罐、1700 多年前的青瓷犀牛、1500 多年前的陶牛车、明代的青花犀牛望月纹瓷盘、李可染的《五牛图》、绳结打春牛 …… 每一件展品都很精彩,让人忍不住感慨:原来,你是这样的牛!

△开幕式

5000 年前,南京先民把水牛刻在陶罐上

展览现场

自 2017 年,南京市博物总馆推出生肖展以来," 春牛祈福——辛丑年贺岁展 " 是第 5 个年头推出的生肖展。

" 春牛祈福——辛丑年贺岁展 " 分为牛作年丰、福牛呈瑞、金牛奋蹄、吉牛迎春四个单元,从牛与农耕时代的生产经济活动、牛与人类生活、牛与精神文化内涵、牛与传统民俗四个方面对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吉祥牛进行展现。

△牛头陶罐 新石器时代 南京市博物馆藏

一走进展厅,观众就被各种 " 牛 " 展品吸引了。年代最久远的,是一件灰色的牛头陶罐,距今约 5000 年。陶罐上窄下宽,小平底。最吸引人的,还是陶罐腹部的那头水牛:它俯卧着,一对牛角向上弯曲,牛头凸起,牛头下方近罐底的位置浅刻蜷曲的牛腿和牛蹄 …… 细细看去,凸起的牛头部位,还刻画出了眼睛、鼻子、嘴巴,非常精细。

" 这件牛头陶罐是上世纪 80 年代,在南京市浦口区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当时,共发掘墓葬 31 座,出土随葬品 600 余件。"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吴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营盘山出土的文物中,这件牛头陶罐轮廓曲线流畅圆润,造型小巧精美,用刻划、雕塑等手法装饰器物,表现逼真的动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为什么以牛为装饰题材?吴阗解释说,这说明,5000 年前,牛和南京先民的关系已经很亲密了。" 把它雕刻到日常生活用品上,说明了南京先民对牛的喜欢,也是一种朴素审美情趣的表现。"

1700 多年前,这头犀牛有翅膀

青瓷犀牛 西晋 南京市博物馆

展厅中,西晋时期的青瓷犀牛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眼尖的观众发现,这头看起来有点憨、胖乎乎的犀牛,居然长了一对翅膀。" 它是会飞的犀牛!" 有位观众说。

牛年牛展,为什么会有犀牛作品?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段媛媛解释说,虽然现在,人们只有在动物园里看到犀牛,但是在 1700 多年前,犀牛离我们并不远,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而且,犀牛谐音 " 喜牛 ",在古人眼里它们是灵兽,会通灵。" 所以,在 1700 多年前,人们对犀牛给予了神话的含义,让它有了一对翅膀。"

段媛媛说,犀角中有一道贯通首尾的白纹,普通的牛角则没有。" 心有灵犀 " 便是由此而来。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和犀牛相关的文物又多件。如:战国时期的巴蜀文犀牛钮铜印、西晋时期的青瓷犀牛、明代的青花犀牛望月纹瓷盘 …… 观众可以在展厅涨知识的同时,练练眼力,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1500 多年前,贵族出门用牛车

热播剧《上阳赋》中说,古代都是马车,没有牛车。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1500 年前的南京,贵族、士大夫出行都是乘坐牛车。

△陶牛车与牵牛陶俑 南朝 南京市博物馆

这次展览,就展出了陶牛车。只见,拉车的牛,四脚撑地,脖子上架着车厢,正努力往前进 ……

△贵族女子出行画像砖 南朝 南京市博物馆

不仅如此,展览还展出了南朝时期贵族女子出行画像砖。画像砖上,牛车看上去很奢华,占据了大半个位置。赶车人在牛车的右边,她身后站着三位女子,她们穿着宽袖衫百褶长裙,似乎正在讨论着什么。

段媛媛介绍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一度风靡,成了南方上层社会流行的代步工具,甚至官员以乘坐牛车为尊。" 贵族士大夫们为什么喜欢乘坐牛车?一来,当时战争不断,南方马匹稀缺;二来,贵族士大夫崇尚清谈,玄学盛行,而牛车稳健的特点更符合他们逍遥随性的价值取向 , 当时的士大夫贵族比较倾向于乘坐牛车出行。"

段媛媛表示,牛车承载了率性任诞的魏晋风度,也体现了当时 " 慢生活 " 的态度。

打春牛、小放牛 …… 各种非遗来凑趣

展览现场,除了各类和 " 牛 " 相关的文物外,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非遗传承人们也来到现场进行绝活展示。在橱窗里,同时展出了各类非遗作品。

△《小放牛》花灯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曹真荣的作品《小放牛》,造型生动。只见一头健硕的黄牛背上,坐着一个小牧童,他手中拿着长笛。这件作品让人忍不住想到古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曹真荣介绍说,整件作品,最难做的是牧童的头部。" 这是纸扎工艺,费时费工。"

△打春牛 绳结

2 月 3 日是立春,在我国有 " 打春牛 ",即鞭春的习俗。这次展览,绳结作品《打春牛》便是专门为立春而作,作品充满了童趣。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