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2-03
辉煌“十三五” 展望新未来丨兰州市统筹推进大都市大产业平台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 月 2 日,记者从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 十三五 " 时期,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这一发展目标,统筹推进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平台建设,较好完成 " 十三五 " 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开创了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稳健提高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 十三五 " 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市全面完成 " 十三五 " 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我市综合实力稳健提高,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 2015 年的 2102.25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2900 亿元,年均增长 5.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0000 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 2015 年的 185.19 亿元提升至 247.13 亿元,年均增长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015 年的 1152.15 亿元增加至 1638 亿元,年均增长 6%。累计引进招商引资产业项目 1327 个。其中 " 三个 500 强 " 企业投资项目 50 个,完成到位资金 5967 亿元。" 三区 " 建设实现新突破,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 230 亿元、292 亿元和 323 亿元,是 2015 年的 1.87 倍、1.7 倍和 1.43 倍。

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

永登、榆中、皋兰、七里河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56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31.79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实现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全面数据监测,P2P 借贷中介机构全部关退,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持续打好 " 蓝天 "" 碧水 "" 净土 " 三大保卫战,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持续提高,荣获 " 国家园林城市 " 称号。全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85.2%,比 2015 年提升 16.2 个百分点,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24.04%,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从 2015 年的 52 微克 / 立方米降低至 2020 年的 35 微克 / 立方米,综合指数城市排位进入全国中游,空气质量改善率进入全国前 20 位。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 100%,黄河兰州段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四年稳定达到Ⅱ类,黄河兰州段干支流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红古 " 城市矿产 " 示范基地顺利建成。

产业转型持续升级

产业加快向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产 " 结构从 2015 年的 1.76:39.50:58.73 调整至 2019 年的 1.82:33.32:64.86。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657 家,较 2015 年翻了两番多,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 78%,较 2015 年末增长 16.5 个百分点,步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GDP 比重由 2015 年的 8.4% 提升至 2019 年的 15.3%。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接待国内游客由 2015 年的 4121.26 万人次增长至 2019 年的 8205.02 万人次。十大生态产业在绿色发展中崛起,占 GDP 比重预计达到 22%,在全省占比达到 32%,具有兰州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兰州通过推进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白塔山区域综合提升改造、" 读者印象 " 精品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城市形象品位不断提升,荣获 " 全国文明城市 " 称号。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南绕城高速、宝兰客专、兰渝铁路、引洮一期、新水源地、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 9662 公里。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中兰客专、中通道、奥体中心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全面建成。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5G 商用全面推开,首创研发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荣获 " 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 和 " 政务环境创新奖 "。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 放管服 " 改革实现新突破," 四办四清单 " 管理制度被国务院作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养老服务、聘用制教师同工同酬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荣获 "2019 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 称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连续两年获批 " 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从 154 个工作日压减至 31-77 个工作日。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实行了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42 户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 23 户,资产翻了两番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兰州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汽车整车进口、粮食、肉类等九大特殊口岸建成运营,兰州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专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入区企业达到 115 家。成功承办了国际田联路跑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兰州马拉松 " 双金 " 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加速国际航线布局,已累计开通国际航线 35 条。吸引外资取得丰硕成果,累计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及世界知名品牌 20 余家。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 十三五 " 时期,兰州用于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 1823 亿元,是 " 十二五 " 时期的 1.82 倍,年度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均超过 80%。常住人口新增近 40 万人。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教育支出从 2015 年的 671067 万元增加至 882874 万元,年均增长 7.1%。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195 所,新增各学段学位 11.01 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94.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51.58%。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从 2015 年的 99% 提升至 100.31%,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4.32%。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卫生健康的支出从 2015 年的 317352 万元增至 381558 万元,年均增长 4.72%。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1.4 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4.5 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 50 万人。基础养老金低保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72.4% 和 67.4%,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7%,较 2015 年提升 3 个百分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统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