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却相处得不太愉快。起因是楼上将厨房改为桑拿房后,出现漏水、水管爆裂等问题,导致楼下家中财产损失、频繁漏电,甚至 " 有家不能住 ",多次协调无果后,愤而告上法庭。近日,深圳市南头街道前海社区举办了一场 " 社区微法庭 " 活动,公开开庭审理这起相邻关系纠纷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庭审,南山区人民法院沙河法庭庭长召集承办法官在前一天组织召开了庭前准备会议,研究案情并对案件的程序事务处理等进行分析研判。庭审当天,在庄严的法槌声响起之后,原、被告双方围绕是否存在侵权事实、财产损失范围等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小区物业服务机构作为第三人陈述其参与的纠纷过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庭审后,因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但无法当庭达成调解,承办法官宣布本次庭审结束,并将在庭后进行调解工作。
活动现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南山法院党组成员、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戴龙宁,南头街道法治建设部部长高杰,以及前海社区调解员、辖区居民代表、媒体记者等旁听了案件审理。
在庭审结束后的座谈会上,戴龙宁向与会人员介绍称:2020 年,南山法院制定并实施《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参与诉源化解工作方案》,创建 " 法院指导社区调解员调解 + 调解成功法院及时司法确认 + 调解不成法院就地裁判 " 的诉源化解新模式,主动下沉基层社区指导调解,同时通过 " 社区微法庭 " 深入社区解纷,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 ‘社区微法庭’的举办,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充分发挥了法院在推进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实效。" 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高杰说:" 依法治国是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运用 " 社区微法庭 " 等创新方式能及时就地化解邻里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辖区居民代表和到场媒体记者也纷纷点赞 " 社区微法庭 ",通过本次活动亲身感受到法院诉讼程序的规范,邻里纠纷虽小,但高效的解纷能极大地提高大家的幸福感。
如今," 社区微法庭 " 作为南山法院诉源化解工作的创新模式,已在社区举办了多场,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社区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技巧,也让司法服务真正扎根基层,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与此同时,南山法院多次走访街道、社区进行普法宣讲,举办法官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活动,组织社区调解员培训,进行巡回审判 …… 仅 2020 年,南山法院法官全年走访街道 150 人次,开展法治宣传 7 场,组织基层人民调解员线下培训 5 场,参与或指导调解纠纷 2716 件,其中直接参与群体纠纷化解 8 次。
未来,南山法院将继续聚焦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在全区各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探索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 " 社区微法庭 ",组建 " 诉源化解专家库 ",构建诉源化解快速联动工作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睦社区贡献南法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谢雯琦 郑乐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