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 2 月 5 日电 打开帮扶作战图,天津的帮扶点始终像一颗颗钉子,过去二十多年,牢牢扎在陇原大地的沟沟坎坎。
自 1996 年起至今,天津市对口帮扶甘肃省,帮扶对象从 13 个县逐步扩大到 34 个县,占甘肃 58 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近六成。
一段山与海的对话,在甘肃境内起始,从黄土高坡,跨越河西走廊,一直延伸到藏乡草原。
不以山海为远
太阳升上黄土塬顶一竿子高了。盘过一道道弯,张文建带记者来到他经营的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一排窑洞前,木桩围成羊圈,黑山羊卧在窑洞门口,慵懒地晒着太阳。
从渤海之滨来到黄土高原,张文建对于大西北的感情,短短两年,已从 " 不适应 " 变成 " 舍不得 "。
张文建是天津物宗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受政府选派,企业 2018 年来甘肃省镇原县开展对口帮扶。以前没见过羊圈,现在提起羊,他头头是道:" 育肥羊尽量让多吃,但基础母羊要适度喂养,对于产羔率低的,每年都要淘汰几只。"
张文建将废弃窑洞改造为羊舍,一门心思搞特色养殖。这几年,黑山羊因为肉质细腻嫩滑,大受南方消费者青睐。企业的羊产业面积越来越大,已经有 15 个肉羊养殖合作社,各村的老百姓都跟着干,村民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起来。
天津援甘总指挥部总指挥袁新河说,目前天津有 222 家企业来甘肃投资,带动贫困人口 18.54 万人,天津食品集团、天士力集团、红日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来此扎根,引来脱贫的源头活水。
像钉子一样扎在山里
甘肃地域狭长,地形气候复杂多样。不少来帮扶的干部,不仅面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考验,还要时刻接受身体的极限挑战。
甘南藏族自治州与天津的海拔落差约 3000 米,一些援助甘南的人初到扶贫一线,就因为高原反应被送进医院。
2020 年 8 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饶阳来到甘南开展医疗帮扶。海拔变化让她遭遇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失眠、头疼经常让她彻夜难眠。
" 我来之前,凡是患有恶性肿瘤的当地患者,基本都转到外地了。" 饶阳说,去年 12 月份,她和同事共同完成了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这是甘南州人民医院历史上的首例 "。
甘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道吉草说,天津连续派出五批医生来医院帮扶,一批就是 19 人,像钉子一样扎在这里,很多科室的空白被填补," 甘南州病患转诊率曾经高达 56%,在天津组团式医疗帮扶后,2019 年下半年降到了 9%。" 道吉草说。
为向甘肃源源不断输送攻坚力量,天津探索出了一套人才支援体系,累计派出专业技术人才 2985 人次,医疗、教育、科技帮扶力量接续不断,直到啃下贫困的硬骨头。
共同拥抱乡村振兴这片蓝海
从捐钱捐物,到造血式帮扶,再到抱团式发展,天津援甘正在从单向帮扶走向协调发展。
甘肃境内子午岭林区物种丰富,生物多样。天津齐心农业集团的负责人李子兴发现,华池县山庄乡地处子午岭林区边缘,海拔和温度,都很适合种植高原香菇。很快,齐心农业集团在华池县注资注册了企业,创立了香菇扶贫示范基地,年产 1000 万棒菌棒车间、冷链保鲜库、专家科技楼陆续拔地而起,产品价格比普通香菇高出一倍,在京津冀地区很受欢迎。
齐心农业集团拥有成熟的菌种研发中心,企业利用科研团队,在甘肃境内子午岭林区搜集发现 45 个利用价值高的野生菌种类,驯化研发出了 18 个新品种。在天津企业的带动下,华池县计划依托香菇产业发展生态采摘、旅游研学和观光,整座县城定下一个小目标,就是把食用菌打造成亿元级的产业。
袁新河说,近五年天津市对口帮扶不断加力,共投入 42.17 亿元财政援助资金,实施了 2226 个扶贫项目,社会帮扶投入超 6 亿元。
" 未来天津和甘肃将不再只是单向帮扶关系,而是双方找准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一同拥抱乡村振兴这片蓝海。" 袁新河说。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李雪岚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来源 | 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