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颁布
面积小于八公顷的 " 小微湿地 " 被纳入保护体系,划定湿地鸟类栖息地 ……
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获悉,我市首部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近日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今年 5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其中,一系列具有无锡特色的制度创新,将有力促进我市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推动湿地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
也为这座城市构建了
丰富多样的湿地景观形态
《条例》首次对 " 小微湿地 " 作出界定,明确将面积小于八公顷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以及宽度十米以下、长度五千米以下的河流湿地定义为 " 小微湿地 ",并纳入我市湿地保护体系。
此举彰显
无锡湿地保护特色和制度创新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湿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河、荡、浜、塘等 " 小微湿地 " 景观众多,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可有效避免人为填埋、截断湿地水源等情况的发生。
保护 " 小微湿地 " 不仅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通过一处处 " 小微景观 " 的营造,也能为市民提供更多 " 推窗见绿 " 的可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下阶段我市将对全市范围内的 " 小微湿地 " 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梳理,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细则,进一步明确保护措施和标准,提升保护水平。
湿地保护得好不好,鸟儿说了算
鸟类生物多样性状况是衡量湿地保护成效的重要指征。《条例》还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将水鸟集中栖息和候鸟迁徙停歇的湿地划定为鸟类栖息地。鸟类栖息地所在的湿地管理责任单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鸟类繁殖栖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何让宣传教育更有 " 仪式感 "
在这一方面,《条例》也 " 动足脑筋 ":明确将每年四月的第三周定为 " 无锡市湿地保护宣传周 ",以加强对湿地的科普宣传教育。" 四月春暖花开,也是鸟类繁殖的旺季。爱鸟、观鸟、保护湿地,相得益彰。"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人士介绍了 " 宣传周 " 诞生的奥秘。
地方法规的设立
让湿地保护更有法可依
《条例》共七章、五十六条,不仅明确了法律适用的湿地定义、湿地保护原则,对湿地保护提出实行名录管理制、分级保护制以外,还作出了一些制度性探索,如提出 " 遭人为破坏的湿地无法原地原样修复的,可以进行异地替代性修复 " 等,为后续我市探索湿地保护修复先进经验提供了立法依据。
来源:无锡观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