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祥近照
王吉祥退休后过的黄梅戏票友生活,可能源于他学生时代,在学校文艺宣传队拉琴吹笛的经历;也可能来源于受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戏曲专家的指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对黄梅戏近乎痴情的热爱。
这种热爱,现在已通过迎曦黄梅艺术团,向社会传播传统艺术,展示个人健康,为家庭增添平安。
独钟黄梅戏
说起对黄梅戏艺术的热爱,今年 67 岁王吉祥一下子把思绪拉回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他那时还在合肥电厂工作,买了黄梅戏磁带,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学唱。凡是在合肥有唱黄梅戏的地方,他都会去体验一番。
2006 年,王吉祥在舞厅结识了黄梅戏爱好者陆家英,并被带到了五里墩街道团结村,这里有邵年生组织的高山黄梅艺术团,还有黄梅戏专业人员韩萍老师不定期指导," 专门开小灶,慢慢入了门,向专业水平靠拢 "。
至今,王吉祥仍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独独爱上了黄梅戏," 从小也没怎么接触过黄梅戏,要说有联系,也就是在淮北发电厂技工学校拉过二胡、吹过笛子,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队员 "。
成立艺术团
○迎曦黄梅艺术团部分团员
自从迷上了黄梅戏,王吉祥就像着了魔似的,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参与合肥各民间戏曲团体,以戏会友,以友促戏,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和唱腔表现力。
" 一开始,是跟着磁带唱,后来在省老年大学,跟着乐队唱。" 王吉祥回忆着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 现在就跟着伴奏带唱。"
" 很多当时的伴奏录音,现在看弥足珍贵,都是我请乐队演奏员们现场录音的,这等于抢了这些演奏员的‘饭碗’啊!" 王吉祥换了一个角度," 但对黄梅戏普及,善莫大焉!"
如今,王吉祥收藏的原声黄梅戏磁带及伴奏磁带有 50 盒,黄梅戏光盘 CD、VCD 有 100 多盘," 已全部转为电子格式 ",累计黄梅戏民乐伴奏近千首 ……
一帮黄梅戏爱好者慢慢聚拢到王吉祥周围,在他即将退休前,银河迎曦黄梅艺术团(以下简称艺术团)成立了,日常活动地点,就在金寨路与环城南路交口东南角的迎曦亭。
发展获支持
2009 年,建园 10 年的徽园邀请艺术团加盟,此后的 6 年间,每逢春节,年初一到年初七,王吉祥就带领着艺术团义务演出两三个小时,撑起一台戏。
2012 年国庆前夕,包河区领导到银河风景区检查工作,恰逢艺术团正在迎曦亭排演。看了演出之后,他当即表示,支持艺术团发展壮大,安排演出节目和排演地点。从此,包河区芜湖路街道老年学校赤阑桥校区,就有了为艺术团 " 遮风雨,避寒暑 " 排练、联欢的室内场所," 民生工作直达民心民意,让市民的笑容成为城市最美风景 "。
2014 年,艺术团有大半时间都处在演出过程中,并和安庆、桐城、怀宁、蚌埠、淮南、霍邱的票友们建立了良好关系。也就在这一年,王吉祥正式退休,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于黄梅戏在民间的普及、提高。
队伍在扩大
30 多人的队伍,在合肥也算是够大:中阮乐手张和翠,2012 年从滁州来到合肥 " 带孙子 ",既能演奏,也能唱上几段。爱上中阮,就因为 " 比二胡多两根弦,又能调节民乐队的音色 "。
" 我退休前就是安徽黄梅戏剧院的。" 杂技世家出身的朱永庆曾是黄梅戏前辈王少舫的学生。有一次,路过葛大店,冒雨打伞听完了艺术团的演出 …… 随即加入了艺术团。
二胡手马伟曾是合肥市集邮协会的重量级集邮爱好者,从小就爱好拉二胡,工作后,无闲暇时间,退休后,重操二胡,经过一段时间熟悉,也加入了艺术团。
今年 76 岁的张素华,退休前是淮北梆剧团的专业演员,曾担任安徽省老年大学黄梅戏曲班长 20 多年,10 年前,已从习惯现场伴奏适应到用 U 盘伴奏,她的切身体会是:"U 盘伴奏,节奏规范、灵活方便、简约经济。"
也就从那时起,有六七十岁老太带着 10 多岁孙子辈来学的,也有近 80 岁的大爷来学的,由王吉祥所提倡的 "U 盘伴奏演唱艺术 " 在合肥业余戏曲团体中遍地开花了。
专家频指点
最让王吉祥感到欣慰的是,他们活动的场所——银河公园迎曦亭,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宿舍只有 500 多米的路程,剧院的专业演员,散步、休闲,都会有意无意地在迎曦亭停留,和业余爱好者一起,过把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 主要还是向专业演员学习、讨教。" 王吉祥和艺术团的团员们,总是抓住一切和专业演员交流的机会," 曾经到我们这里来做指导的专家和老师,有黄宗毅、孙怀仁夫妇,陈精耕,梅院军等名家。" 有乐队伴奏、专业演员与业余爱好者的联欢,在银河迎曦亭也时有发生,团员的演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对于这一点,王吉祥的思路很清晰:" 要想黄梅戏的普及和提高,必须要有群众基础,要有众多爱好者的参与和交流。"
管理有方法
至于内部如何管理,涉及到的费用,王吉祥的思路也是很清晰:AA 制。
" 我们原则上不收费。就是收费,也是很少,主要是让队员们有个牵挂。费用也是由专人管理。" 对如何经营管理,在厂里跑供销的他已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艺术团内部,老中青 " 传帮带 " 团风蔚然,艺术团的整体演出水平,有了均衡的提高。
2015 年以后,合肥市、包河区的文化节,植物园、非遗园、城隍庙,静安养亲苑、大杨镇敬老院等场所都成为他们展示的舞台。
对于想提高演唱水平的团员,王吉祥也是教方法:" 我用日常生活中正常发声,去启发他们,怎么用共鸣、怎么保持气息 …… 先给他们的唱腔录音,学了发声方法以后,再次录音,进行前后比较,差别一听就了然了!"
对于 " 艺术团团员流动性大 " 的问题,王吉祥也很坦然:" ‘三进三出’的人,大有人在,没必要担心。我们团里有一位 78 岁的队员,家住在大蜀山那边,不是每次活动都要倒几趟车,坚决要来?"
" 相互尊重是艺术团的宗旨。" 王吉祥作为艺术团团长,时刻不忘提醒着艺术团的团员们。
身心得健康
有了这样良好的心态,团员们的身体也表现出了特别的抵御疾病的能力。
" 年轻时,我经常感冒,长期咽炎,为此,还割掉了扁桃体。近 10 年来,感冒咳嗽一扫光。" 王吉祥现身说法。
有一位肺癌晚期团员,还有一位大腿骨折团员,他们都要赶过来和团员们一起演唱,不然每天就像少了点什么 ……
" 别小看我们这些老年人唱黄梅戏,你要知道,坚持唱下去,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王吉祥进一步解释," 身体好了,不拖累孩子,让他们安心工作,这算不算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身体好了,不住医院,不过多占用社会医疗资源,这算不算也是在为社会作贡献?"
杨丹丹 许鹏 解莉莉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陶虎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