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发展势头如何、治理质量怎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多点坦诚、多点自省,非但不会损害政府形象与公信力,反而能凝聚起地方共识,传递给民众和市场主体更积极的信号。
发展路上,多些理解、多些共情、多些包容、多些建设性,不是更有助于凝聚起推动汕头发展的合力吗?
一直疑惑这样一种现象:总有那么些人,最爱对自己的城市百般质疑百般嫌弃。自从有了网络的遮掩,仿佛没有了现实身份的顾忌,各种吐槽更是随口就来:暴雨积水了,骂汕头;路上堵车了,骂汕头;工资低了,骂汕头;办事难了,骂汕头 …… 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必定先向汕头开骂,以至 " 经济特困区 " 的自嘲,甚至 " 移花接木 " 转发外地的、过去的种种视频图像,抹黑 " 汕头又出事啦 " 等等。
什么人爱吐槽?为什么会吐槽?是很难去纠结的问题。譬如对那些主观恶意、造谣滋事的,就是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倒是有很多在这座城市土生土长、本该对这里满怀爱意的人,也常有吐槽之举,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汕头发展到现在,远远算不上十全十美。摆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有很多让人不吐不快的问题和瑕疵。譬如经济发展的,经济总量堆头小、产业创新层级低,标兵渐行渐远、追兵来势凶猛;譬如社会治理的,交通秩序的种种乱象、营商环境的种种不足,违章建筑的层出不穷、黑臭水体的治理困境 …… 特区 40 年的发展,我们兜里的钱充盈了,但公德意识、文明程度乃至治理水平等软实力,并没有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知识没文化、懂科学没修养 " 的大有人在," 有设施没管理、有环境没文明 " 的也时常可见。此外,市场 " 无形的手 " 和政府 " 有形的手 " 也常有 " 打架 ",什么时候哪只手该伸出去、什么时候哪只手该收回来,一些人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根本不愿去搞清楚,甚至有明知不能伸手还不肯把手收回来的。凡此种种,汕头还有不少。关键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
" 恨铁不成钢 " 的吐槽,当然是一种态度。很多时候," 自曝 " 并不一定是坏事。一个城市发展势头如何、治理质量怎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多点坦诚、多点自省,非但不会损害政府形象与公信力,反而能凝聚起地方共识,传递给民众和市场主体更积极的信号。所以,只要有事实、讲道理,这种吐槽应当得到理解和倾听,政府部门也要主动俯下身,吸纳各种声音里的有益建议,有力有为,尽可能优化工作、提升效率,减少群众生活不便,纾解人们心中抱怨。
像我们正在推行的政企直通车制度,让基层声音能够直达 " 最高层 ",办事碰壁的企业有了与政府部门面对面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渠道。显然,这就很能体现党政部门积极回应企业群众诉求的努力和诚意,也贴合人民至上施政理念的脉搏。当然,我们更期待,这种施政理念能够成为所有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直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部门。果如此,其实也就不再需要什么政企直通车了吧。
其实,对于推动城市发展,我们除了吐槽,还可以有更友善的表达方式。毕竟,大多数的吐槽里并非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反而是满满的负面情绪。让这样的声音充斥我们的主流舆论,除了抹黑这座城市,一点也无益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对广大热爱这座城市的人来讲,既要建言献策,督促政府部门做得更好,也要尽可能地理解支持,帮助政府部门做得更好。发展路上,多些理解、多些共情、多些包容、多些建设性,不是更有助于凝聚起推动汕头发展的合力吗?
毕竟,汕头是我家,我们都爱她。因为爱,让我们都有话好好说吧。
来源 / 汕头日报
编辑 / 李雅斓
编发审核 / 汕头融媒集团移动媒体中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