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2-14
深晚报道 | 深圳2个集体、2个个人进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公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 月 10 日,党中央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其中深圳市有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 2 人、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 2 个。此次拟表彰的两个先进集体为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名先进个人分别是挂任新疆喀什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陈少洪和挂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的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 集团 ) 第一医院王甘露。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 1990 年以来,深圳全市上下胸怀 " 两个大局 ",坚决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担当,助力对口帮扶的 9 省(区)54 县努力完成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历史使命,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书写了一页页充满温暖力量的篇章。

▲百色深圳小镇是粤桂扶贫协作样板工程。

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推动粤桂扶贫协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是 2016 年广东省坚决落实中央部署,为全面帮扶广西脱贫攻坚而成立的,以深圳市牵头,江门、湛江、茂名、肇庆四市共同参与。五年来,工作组按照 " 中央要求、广西所需、广东所能 " 宗旨,坚持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把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等 8 市 33 县作为践行 " 两个维护 " 和体现广东担当作为的重要检验,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粤桂扶贫协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连续 3 年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被评为 " 好 "。

加大投入助力广西高质量脱贫。累计向广西投入财政援助资金 56.22 亿元,组织实施帮扶项目 2099 个,建设 786 公里村级道路、222 所学校(含幼儿园)、333 所村级卫生室、养老院,资助贫困学生 13368 人,直接受益贫困人口 69.78 万人、贫困残疾人 23190 人。

加大产业合作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积极引导 13000 多家企业到广西投资,实际投资 3218 亿元,受益贫困人口 20.91 万人。建设深巴、深百等扶贫产业园区 90 个,引导深圳华为、华侨城集团等 196 个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和产业集群入驻。援建扶贫车间 321 个,安排家门口就业 2.34 万人。建立供深农产品基地,推动广西优质农产品纳入深圳 " 圳品 " 体系,累计销售广西农畜产品和扶贫产品 644.04 亿元,带动贫困人口 65.9 万人。

加强劳务协作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举办 1625 期劳务协作培训班,培训贫困人口 7.14 万人,每年组织贫困劳动力赴粤稳定就业近 100 万人。按照 " 培训 + 就业 " 模式免费招收 " 两后生 " 到广东接受职业教育和资助贫困学生就学 1.34 万人。疫情期间,动员社会各界捐赠抗疫物资 2677 万元,创新 " 点对点 " 包车模式输送 7.6 万名劳务工返粤务工。

发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帮扶体系。组织 26 个县(市、区)、140 个乡镇(街道)、523 个社区、796 个企业和社会组织、369 所学校、医院与广西 33 个国定贫困县、167 个贫困乡镇、1431 个贫困村、379 所学校和医院结对。发动腾讯、万科、平安、恒大等 667 家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投入社会帮扶资金及物资 14.56 亿元。引导 124 家企业和社会组织成立联盟助战挂牌督战村,捐赠 1.66 亿元;动员组织 78 名退休医教、农科专家赴广西开展 " 银龄行动 "。

深农集团:建成全国首个消费扶贫中心

深农集团作为深圳市属国有上市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及深圳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主动请战,探索结合网络化市场渠道,建成首个面向全国的消费扶贫中心,首创市场和基地联动发展 " 红河模式 ",帮助深圳对口地区扶贫产品走出产地,走向全国,推动深圳消费扶贫工作走在全国最前列。 2020 年 8 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深农集团消费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授予首批 " 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 "。

▲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

深农集团创新构建 " 一核三驱 " 消费扶贫新模式。在深圳海吉星市场,划出 1.5 万平方米,投资 5000 万元,建成首个面向全国的消费扶贫中心,以 " 展示展销 "" 交易撮合 "" 产品自营 " 为驱动,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消费扶贫模式,举办各类展销活动 70 余场次,投放自助售卖机 38 台,开设旗舰店 4 家,实现扶贫产品销售近 2 亿元,并通过集团网络化市场渠道,带动深圳对口地区和国定贫困县农产品交易 160 多万吨,交易额约 100 亿元,助力 10 多万名贫困人口增收,推进形成联农带农好机制、产销对接好渠道、扶贫产品好品牌,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 " 三个好 ",助力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产业持续发展。

深农集团创新构建市场和基地联动发展 " 红河模式 "。在云南泸西县投资 1 亿元,因地制宜发展 " 小香葱 " 特色产业,分批建成 1 万多亩标准化香葱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发展香葱种植 10 多万亩,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香葱生产基地,率先构建产地市场和蔬菜基地联动发展 " 红河模式 ",实现市场和基地的无缝对接,延长产业链条,帮助贫困农户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人均增收超 3 万元,培训产业工人超过 1.8 万人,切实推进当地产业振兴和持续发展,获 " 中国扶贫 · 企业贡献奖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深农集团旗下 32 家农批市场精准防控,未发生一例疫情事件。其中,年车流量超 500 万台、人流量超 1000 万人次的深圳海吉星市场,在疫情防控形势一度紧张的情况下,确保了深圳菜篮子的安全与稳定,为消费扶贫中心营运提供了坚强保障。深圳对口地区农产品因疫情一度严重滞销,深农集团积极结合保供稳价需求,分类施策,通过建立产销对接群、线上商城销售、直播带货、扫码一件代发等创新举措,大力缓解深圳对口地区产品滞销难题,促进销售水果等农产品 2000 吨以上,直播带货销售 1.8 万多笔,7294 名贫困人口受益。

陈少洪:引进深圳智慧城市理念助力喀什构建信息化大数据指挥体系

挂任新疆喀什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正科级警官陈少洪,连续两次向组织主动请缨,参加深圳市第九、十批援疆工作。自 2017 年入疆以来,他以高度政治责任感、高昂援疆激情,始终拼搏在喀什脱贫攻坚一线。甘于奉献,担当作为,助力喀什夺取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胜利,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他以高度政治自觉坚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自援疆以来,在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区间沟通联系,在脱贫攻坚痛点难点上互通情况,不断形成有效共识。始终坚持产业支撑和就业驱动作为脱贫摘帽工作的重中之重,促成 " 华润万家 "" 百果园 " 等 25 家优质企业落地喀什,力推 17 个援喀项目成功投产,吸引投资近千万元。组织深入乡村基层开展就业培训达 800 余次,带动本地就业共 6000 余人,累计接洽访喀企业代表 20 批 300 多人次,促使深圳与喀什多个单位结为友好互助单位。坚持战疫战贫并重,多方筹集近千万元抗疫物资全面助力复工复产,为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维护安全稳定大局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他协助引入援疆资金 8000 万元聚力社会面防控和信息化建设,累计建设高清视频探头近万个,引进远程红外线测温头盔、智能名单分析仪、人脸识别等高科技设备,融入深圳智慧城市理念助力喀什构建信息化大数据指挥体系,进一步巩固治安稳定形势。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该体系在追踪核查流动人员轨迹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加强技防、物防的同时,坚持以人防为核心,定期组织慰问为国戍边的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营造良好拥军爱军氛围。

他用真心付真情筑牢脱贫攻坚干群鱼水情。全面贯彻民族团结一家亲,先后结对帮扶 8 户贫困户,通过扶智扶贫,帮助一贫困户家中长子通过驾考成为一名货车司机,迅速实现脱贫;募捐近 5 万元物资,解决一户独居老大妈一系列生活困难,并资助其 2.5 万元建立一个鸡鸭养殖场。主动开展定向援助活动,累计募集援助物资 100 万元以上,使结对帮扶的 8 户贫困户每年创收 5 万元以上,实现脱贫摘帽。驻村期间,他积极发现乡村基层存在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后方资源援助物资 1360 余万元,重点改善就业环境和生活设施,树立了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的新表率。

援疆 4 年来,陈少洪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精准要义,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大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获得受援单位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甘露:让察隅有了 " 家门口的好医院 "

挂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的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医院党办主任王甘露,自 2018 年 9 月以来,作为深圳派驻西藏察隅县 " 三级医院对口帮扶 " 的医疗专家,先后担任察隅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县人民医院院长等职务。他肩负全县医疗脱贫攻坚的重任,以一名共产党员家国情怀的政治胸襟和全心全意为边区老百姓及驻防军人的服务理念,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脱贫攻坚成绩斐然,被誉为察隅县的 " 好门巴 "。

他任劳任怨,深入偏远贫困乡村及中印、中缅边境前沿部队解决边民与官兵的疾病健康问题,巡回诊疗的足迹遍布察隅县每块土地。搭建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院等平台,整体布局,全方位提升县域内包括县医院、6 个乡镇卫生院、96 个村医务室的整体医疗水平,培养一大批各类医疗与卫生人才,为西藏医疗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他以身作则,长期深入乡村进行健康宣教、巡回诊疗,为深度贫困家庭、智障人士、残疾人及前线军人无偿提供各类救助与医疗服务,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和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解决老百姓 " 无医可求、涉远求医 " 等困境。

他通过现代医院 "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 的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大胆改革创新,使察隅县人民医院从 " 转院医院 " 转变为 " 家门口的好医院 ",并以优异的成绩创建 " 二级医院 ",成为自治区县级医院的标杆。

他借助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的医疗优势,通过各类远程医疗方式和互联网医疗就诊模式,转变百姓就医模式与观念,实现偏远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并享受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彻底摆脱该县 "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 的现状。

从输血到造血,从物质扶贫到意识形态扶贫,他带领医疗援藏专家,为当地培养一大批县、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强化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彻底改变该县医疗人力资源匮乏的短板。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卫健委、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与肯定。作为深圳市派驻西藏察隅县的医疗扶贫专家,王甘露政治站位高,道德品质优秀,医疗管理和专业技术经验丰富,将深圳 " 务实高效、锐意进取 " 的拓荒牛精神根植在察隅,用心培育好西藏医疗脱贫与改革这块试验田,着力探索一个可复制的医疗卫生扶贫新模式,并以此惠及全自治区,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通讯员 庞任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