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蓝,1971 年生,广东潮州人。现为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曾获广东省 " 南粤优秀教师 "、广东五四青年奖章、中国教育部 " 新世纪优秀人才 " 奖。代表作有《清华》《诗经——长歌清唱》《长流不息》《天长地久》《岭南风情》等。
白云山下,一座富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又不失简洁明快现代风的建筑拔地而起,与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 比邻而居 ",这是于去年底启用不久的广东画院新址。外观设计、内庭与采光融入 " 清泉石上流 " 的岭南元素,是这座画院一大特色之一。春节前夕,新快报记者与广东画院院长林蓝的约访选择在此地进行。
林蓝从广州美术学院调任广东画院已经两年多了,从 2019 年底担任画院 " 掌门人 " 已一年有余。这两年来广东画院遇上了一系列大事件,包括 2019 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画院成立 60 周年;2020 年深圳、珠海、汕头特区成立 40 周年,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创作,画院新址落成等 ……
春节将至,回顾过去的一年,林蓝选择用 " 励 " 字做总结," 老一辈艺术大家代代薪火相传,绘出画院 60 年锦绣长卷,这既是鼓励,也是激励。" 展望新年,林蓝选择以 " 行 " 字鞭策自我," 新的一年要扛起责任,不断在路上前行。"
2020 年画院新址落成
" 我只是走了最后几米而已 "
1959 年,广东画院的前身广州国画院成立;1979 年,广东画院大楼落户流花湖畔;2020 年,广东画院新址正式启用。60 多年来风雨兼程,广东画院已经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重要标杆,并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名人大家,如黄新波、关山月、王玉珏、方人定、余本、许钦松等,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2020 年我自己的工作,主要是投入到了大楼(画院新址)的建设里面去。" 林蓝说,从王玉珏院长提出建设新址的构思,到刘斯奋院长立项、许钦松院长奠基,再到李劲堃院长复建,最后到去年底新址落成,这凝聚了几代院长几代画院人的努力," 而我走了真的不到一公里,只是最后几米而已 "。
在林蓝看来,2020 年画院新址的落成,是一代代画院人矢志不渝如攀登珠峰般争取努力而来的结果,是广东画院发展的一个新起点。"2020 年的关键是‘励’,老一辈艺术大家代代薪火相传,绘出 60 年锦绣长卷,这既是鼓励,也是激励。如果说 2019 年画院 60 周年院庆是一个逗号,我希望下一个 60 年成为一个感叹号。" 林蓝说。
历时 118 天集体创作《南国的风》
" 把创作做好,才对得起大楼 "
画院体制起源于南宋,宋代几乎所有的名画都出自画院艺术家之手。画家在画院的主要职责就是创作,画院的目的是出精品力作,出大艺术家,以及集结学术力量,这体现了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与坚持。广东画院新址落成后,有了大楼,如何发挥画院集体创作的优势,再出大作,再现大家,林蓝深感责任重大。
" 艺术不能解决我们的吃穿住行,但它一定能够在灵魂最深处发声,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林蓝表示,画院要具备影响力,大楼是硬件基础,大画大作才是画院的立身之本,只有创作出相当数量的上乘作品才能堆出一个大家的分量。因此画院要把精力集中放在作品的创作中。
" 创作作品时,我好似看到了特区的风起云涌,感受到了沿海吹来的清风,梦起那时我还是少年的模样。" 站在画院新址一楼展厅《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长卷前,林蓝向新快报记者介绍了该画的创作过程。去年广东画院以庆祝特区成立 40 周年为创作抓手,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汕珠厦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前后历时 118 天,共同创作了中国画《南国的风》。
该画长 16 米、宽 3 米,以港珠澳大桥为 " 线 " 贯穿全幅,以四个经济特区地图为元素横向延展为 " 面 ",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展现了经济特区 40 年建设成就。林蓝透露,《南国的风》入选了由央视推出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 集体创作是画院光荣的传统。" 林蓝说,《南国的风》是一件延续画院集体创作传统、致敬老先生的作品。现在,画院要做的便是延续传统," 把创作做好,才对得起这栋大楼,才会有不断的大作出现,产生新时代大家。"
新年展望
" 用集体创作凝聚大家的创作能力 "
" 广东画院建院 60 周年优秀作品展 "、" 美好生活——广东美术作品展 "、" 广东画院新址启用暨优秀作品展 "…… 一年多来,广东画院推出或参与了多个展览,引人关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作为画院 " 掌门人 ",在关注时代主题,繁荣岭南美术上,林蓝有何期许与计划?
林蓝透露,今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大楼的再优化与大作的再创作上。" 人山花鸟,去年画院已经做了山水画的创作,今年我们可能将重点放在人物创作与花鸟创作上。同时,紧跟时代主题,例如,在国家层面聚焦建党百年,省的层面关注大湾区建设、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用集体创作凝聚大家的创作能力,提升大家的创作状态。"
谈及集体创作,林蓝补充说," 大家来到画院,都抱有初心,怀有理想,愿意不断地把小我投入到大我之中,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
个人心愿
健康地创作与生活是最大的幸福
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曾说,一位成功的艺术家 , 要具备四个条件 : 天才、勤奋、修养、长寿。当被问及新年对于个人的期许时,林蓝提起了李可染先生的名言,笑称," 我们是技术派,健康是很重要的。国画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你要用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辈子去学习,同时还要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所以长寿很重要。"
" 无论如何,我想就像李可染先生说的,我们一定要长寿,一定要勤奋。能够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如果能一辈子健健康康、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跟生活中,我想这是最大的幸福。"
从广州美术学院来到画院,身份的转化带给了林蓝更多的思考。" 如果说,以前在美院教学是主责,创作是自我的事情,那么来到画院以后,创作就成为主责,如何创作更好的作品,是当下唯一要做的事情。" 林蓝展望,来到画院这么一个专一创作的单位,希望能够在绘画题材、形式上,自己能有一些新的拓展。
" 人物画离现实生活最近,花鸟画离生活相对疏离。" 来画院这几年,林蓝试着创作更多的花鸟画,以此寓意寄情反映现实。例如,2019 年林蓝创作的作品《梦 · 澳门 · 1999》,以澳门区花白莲花寓意澳门回归后美好清新的梦;2020 年抗疫作品《梅坚如铁》,以梅花象征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奋勇与坚毅,武汉这座城市的顽强与坚守。
" 我自己很喜欢《天工开物》,我们这一代人会不断地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对新技术新事物保持好奇与热情,这也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新的一年,我想继续画花鸟画,用花鸟去呈现不同的城市,以寓意的方式反映重大的事件。" 林蓝说。
统筹 : 洪波 李世云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视频、后期 : 新快报记者 孙毅 实习生 郭思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