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寨村的党建广场和旁边新建的星河农贸综合楼。
2020 年 , 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接下来 ,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成为广大驻村干部要思考和破解的课题。
" 在防止返贫方面 , 还没有太多的示范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广州市委办公厅驻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旧寨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郭纯宇在 " 摸石头 " 的过程中 , 将网格化管理运用到防返贫预警中 , 动态掌握村民情况。广州市公安局驻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第一书记李锋也认为要改变村民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问题 , 让农户在乡村振兴路上走得稳。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图片 :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朱德纪念大桥。
村村联动 集中力量抱团发展
走进旧寨村 , 映入眼帘的就是党建广场。广场右边是刚建好的星河农贸综合楼 , 今后这里将成为周边农产品的集散和展销地 , 以及党建教学点。
2016 年的旧寨村是一个土地贫瘠 , 生活条件比较恶劣 , 缺乏饮用水 , 到处都是泥巴路 , 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村。经过调研了解 , 帮扶工作队确定了 " 党建 + 扶贫 " 帮扶模式。广州市委办公厅驻旧寨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郭纯宇告诉新快报记者 , 经过 5 年的发展 , 如今的旧寨村已经拥有了 " 食品、药品、补品 " 三大产业。" 食品产业是当地特色的蜜柚种植加工 ; 药品产业是通过开发蜜柚次果价值 , 加工烘干切片后销售给企业做药品原材料 ; 补品产业是指有机灵芝栽培。"
在发展过程中工作队发现 , 村与村之间的 " 交叉 " 太多了。以红色资源为例 , 三河坝纪念园在汇东村 , 三河坝干部学院在五丰村 , 中山纪念堂在汇城村 , 要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串起来 , 一个村根本 " 玩不转 "。于是各村在党建引领下 , 从 " 支部联动、产业联通、环境联创、治安联防 " 方面推动了 " 六村联动 ", 由旧寨村作为主导村 , 形成 " 一村吹哨六村响应 " 的模式 , 在产业上抱团发展 , 形成合力。在以蜜柚种植为主的大埔县梓里村 , 同样通过 " 四村联动 ", 集合力量建起了蜜柚加工厂。
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副总指挥欧阳可员表示 , 村村联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容易 , 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钱放在别人那里 , 把投资的树种在人家村里 , 分散种植不能成规模 , 管理成本还高。扶贫资产管理要衔接得好很不容易 , 这都需要思想上的解放和政策上的衔接。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发展红色旅游。
务工 + 种养 调整农户收入结构
" 在防止返贫方面 , 没有太多的示范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2019 年 , 郭纯宇来到村里后发现 ," 以前旧寨村不少村民的收入要么靠种蜜柚 , 要么靠出去打工 , 正常年份问题不大。然而 , 一旦碰上天灾、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出现不规律等情况 , 就可能造成收入断崖式下滑。" 在广州市公安局对口帮扶的梓里村 , 驻村第一书记李锋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梓里村是一个有 1100 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 , 村里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种植蜜柚 , 非常有名。全村蜜柚种植面积达 4500 亩 , 年产量 1300 万斤。精准扶贫时期 , 梓里村的贫困户也种植了蜜柚。农户产业单一 , 如何防止返贫 ?
" 优势要依托 , 但也要有多手准备。" 李锋说 , 当年贫困户陈尚华家里种了 400 多棵蜜柚 , 但缺乏其他产业补充 , 工作队就鼓励他家身有残疾的儿子养鸡养鸭 , 每只走地鸡能卖一两百元。如今光是卖鸡 , 他家一年收入也能过万元。2019 年 , 梓里村推出了以奖代补 , 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出去务工 , 在种植基础上发展养殖。为鼓励就业 , 广州市公安局让每个直属单位帮几户找工作。于是有人当了辅警 , 有人做了餐饮。如今 , 村里有 63 人到了大浦以外务工就业 , 对于无法外出的人员 , 村里还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确保增收。
同一年 , 郭纯宇开始着手对旧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进行收入结构调整 ," 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务工 + 种养 ", 避免家庭经济收入方式过于单一。尽管 2020 年大埔的蜜柚遭遇 " 小年 ", 但郭纯宇心里知道 , 村里都调整为务工、种养 " 两条腿 " 走路 , 能保证已脱贫的贫困户不会重新返贫。
■郭纯宇 ( 左 ) 和李锋在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合影。
网格化预警 动态掌握村民情况
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郭纯宇告诉新快报记者 :" 我们在这里形成了网格化治理 , 把旧寨村划成了 5 个一级网格 , 下设 10 个二级网格 ,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在精准扶贫时期 , 我们把全村 56 名党员的力量集合起来 , 让他们一对一帮扶。在防止返贫方面 , 我们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预警机制 , 动态掌握村民家庭情况。"
已脱贫农户发生返贫风险 , 大多源于家里出现重大变故。郭纯宇提到 , 要关注村民家中的重大家庭支出 , 家里有人上学、生病 , 村里要及时跟上。" 从长远来看 , 还是要加强村里的帮扶能力 , 村集体有钱了才能帮助解决问题。"2015 年底 , 旧寨村的集体收入是 1 万元 ; 到 2020 年 , 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 18 万元 , 年销售额达到 70 万元 , 每年以不低于 30% 的速度增长。村集体有钱就有了保障 ," 原来想干没能力 , 现在有能力就要想得更多 , 想得更深、更早。" 郭纯宇说。
站在崭新的村委会门口 , 郭纯宇告诉新快报记者 , 旧寨村发展扶贫产业采取的是 " 合作社 + 企业 + 农户 " 模式。" 但我们不完全依靠公司 , 而是打造了一班自己的人马。从种植到包装、销售都可以自己来 , 公司只负责对接市场 , 这样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旧寨村村干部既是村两委干部 , 也是合作社的骨干 , 每一个人都懂销售、会管理、会栽培。" 把人才队伍夯实 , 未来才有保障。"
人物
陈以清 : 感谢你们把我从山上赶下来
" 现在我母亲过来终于可以住了。" 从随时有塌方危险的山上搬到梓三合镇住的陈以清 , 现在人胖了 , 精神好了 , 开始准备要找个对象了。
三年前 , 陈以清住的地方属于地质灾害区 , 曾经有多次塌方。但他右手有三级残疾 , 家里又穷 , 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 , 更别说拿钱建新房。加上传统观念的原因 , 他一直固执地守着自己的 " 家 ", 靠一些简单的种养维持生活。由于居住环境不安全、收入不稳定 , 他母亲不敢也不能跟他住一起 , 只能常年住在外嫁的女儿家。
帮扶干部一次次去他家 , 一次次做工作。"2019 年 , 只要一下雨就穿件雨衣去他家 , 那个地方本来塌方过 , 他家房子也不牢固。" 李锋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 陈以清终于想通了 ," 要不是你们 ( 帮扶干部 ) , 打死也不搬下来。"
由于村里土地有限 , 难以解决盖房问题 , 于是广州市公安局、大浦工作组和镇里一起筹钱 , 帮他解决了住房和工作问题。如今 , 他搬到三河镇政府附近住 , 还一份保洁工作 , 每天工作四五个小时 , 一个月能拿 1500 元 , 加上低保和残疾人补贴每个月有 2000 多元。
现在见到陈以清 , 最大的感觉就是他更精神了。以前 , 他随便套件衣服就能出门 , 如今总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 即便是出门打扫卫生 , 也是一身整整齐齐。李锋开玩笑说 ," 心宽体胖 , 我现在每次见了他都让他减肥。"
生活稳定了 ,50 岁出头的陈以清开始想着养好身体 , 准备找个对象。现在他最想对帮扶干部说的是 ," 感谢你们把我从山上赶下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