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探索观赏性农业配合乡村振兴发展。
梅州的山坳里竟然产小龙虾 , 还卖断货 ?" 去年我们的小龙虾卖到最后都供不应求 ,6-7 钱重批发价都 50-60 元 / 斤 ,1 两重的更是卖到 80 元 / 一斤。" 站在小龙虾扶贫产业基地的池塘边 , 平静的水面下虾苗正在茁壮成长。广州市番禺区人社局驻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智军算了一笔账 : 小龙虾亩产能有 300 多斤 , 按照 35 元 / 斤的平均售价计算 , 一亩地一季就能有近万元的收入 , 在广东一年可以养殖两到三季。" 你说 , 这样的赚头 , 村民养不养小龙虾。" 小龙虾养殖基地是湖中村 2019 年引入的产业扶贫项目 , 去年小龙虾首次上市就广受欢迎。今年 , 湖中村不仅要扩大自身小龙虾的养殖规模 , 创新发展 " 虾稻共作 ", 还建起了培训基地 , 要通过免费教学 , 带动周边的村镇和农户一起来养 ," 把规模做起来 , 我们要成立自己的小龙虾养殖协会。"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图片 :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今年 , 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还要扩大小龙虾的养殖规模。
发展 " 虾稻共作 " 现代高效农业模式
2016 年 5 月 , 陈智军来到湖中村 , 成为该村第一书记。面对当年没有工厂、商铺 , 只有丢荒土地和山林 , 缺产业少收入的湖中村 , 陈智军意识到 , 只有发展产业 , 实现自我 " 造血 ", 才能让湖中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019 年 10 月 , 在相关部门协调下 , 山好水好的湖中村 , 充分依托自身环境优势 , 从湖北潜江引入养殖技术和种苗 , 发展起了小龙虾生态养殖项目。因为水质好 , 湖中村养出来的小龙虾肥美干净且肉质鲜甜。2020 年 4 月 , 第一季小龙虾一上市 , 就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
湖中村原有耕地面积 2500 多亩 , 由于交通不便 , 一些相对贫瘠的土地都被撂荒。村里经过土地集约 , 进行规模化、标准化整治后 , 已开发出撂荒土地 100 余亩 , 用于发展小龙虾产业。" 村里现在养了 200 亩小龙虾 , 其中有 100 亩是村里的集约土地 , 还有 100 亩是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养殖的。" 陈智军说 , 刚开始村民不太敢养 , 村里的干部就带头养 , 让大家看到这里有技术、有收益 , 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 才能扩大养殖规模。" 我觉得养殖小龙虾需要大家抱团 , 搞成广州批发市场那样的模式 , 要成规模。" 在湖中村小龙虾养殖基地的示范带动下 , 村民们也开始自发养殖小龙虾 , 周边的村也来考察学习。
湖中村党支部书记何俊霞告诉新快报记者 , 现在村里的小龙虾养殖培训基地已经做好了。" 我们可以提供免费教学 , 让更多人来学来养 , 不断扩大梅州小龙虾的养殖规模 , 一起来做大做强这个产业。"
小龙虾养殖发展得如火如荼 , 湖中村又马不停蹄地实验起了 " 稻虾共作 " 现代高效农业种养模式。小龙虾能疏松稻田表层土壤而不损坏水稻根系 , 排泄物补充稻田养分 ; 稻茬、杂草、败叶又能滋养幼虾 , 从而实现稻虾共生 , 稻香虾肥。何俊霞透露 ," 现在村里拿了 20 多亩地在试作 , 因为养虾 , 稻米不能除虫打药 , 产量可能略低 , 但经济价值更高。加上虾、稻双重收入 , 每亩纯收入可由 1500 元提升至 3000 元以上。"
在番禺区人社局、广发银行梅州分行的对口帮扶下 , 湖中村先后发展了兰花种植、富硒水稻、标准化养殖蛇 ( 药用 ) 、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 2016 年的不足 7000 元 , 一路飙升到 2020 年全口径收入 53 万元 , 发展有了底气。
■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计划要扩大村里的兰花种植规模 , 发展精品兰。
集约土地为村民找财路
" 把村里的扶贫项目做好后 , 年中或年底就回去了 , 全部经济和产业都要交给村支书。" 在村里已经干了 5 年多的陈智军 , 对湖中村接来下产业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衔接 , 充满了信心。" 新的村两委班子干部刚选完 , 通过选贤任能 , 过去在扶贫工作队参与过工作的人员 , 成为村干部的中坚力量 , 实现了人才上的有效衔接。" 新上任的村支书何俊霞 , 就是跟着工作队一起干出来的 , 对村里的产业、政策等情况都非常了解。
新官上任的何俊霞 " 烧 " 起的可不止 " 三把火 "。" 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 今年扶贫产业的分红就不再是人人有份了 , 除了对边缘户酌情补贴外 , 主要是把这些收入归到村集体进行集中分配使用。" 接下来 , 她计划要扩大村里的兰花种植规模 , 发展精品兰 ; 对撂荒水田复工复种 , 去年复工复种了近 300 亩 , 今年待复工的有 200 多亩 ; 集约更多的土地集中连片租给企业发展 ; 发展油菜花等冬种项目 , 探索观赏性农业配合乡村振兴发展 …… 去年年底 , 湖中村的田里就种上了油菜花。1 月底 , 新快报记者到湖中村采访时 , 成片的油菜花已经陆续开花 , 田边是铺上了鹅卵石的小路 , 干净的河渠 , 整齐美观的路灯 , 还有建好的党建文化长廊和休闲亭。
" 村里山地撂荒多 , 种的树产量也不高 , 我们现在正改种精品柚子。" 她还想方设法为村民找财路。为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 支持土地改革 , 何俊霞想出了让村民以土地租金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合作 , 享受分红 , 种植基地还能优先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 现在开发的山林已经有 1000 多亩了。
■钟锦活 ( 中 ) 靠着政策帮扶和自身的努力 , 捧起了这张 " 脱贫光荣证 "。
自力更生捧起 " 脱贫光荣证 "
到湖中村采访时 , 新快报记者恰巧碰到村里给过去的精准扶贫户发 " 脱贫光荣证 "。钟锦活靠着政策帮扶和自身的努力 , 终于能笑着捧起了这张 " 脱贫光荣证 "。
在湖中村的扶贫车间 , 钟月珍同样靠着自身的努力 , 为家庭脱贫添上了一份力。去年年中 , 彭李生回到家乡开设了生产电源变压器的扶贫车间 , 为无法出门打工的 " 钟月珍们 " 提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 这里平时有 20 多人做活 , 有七八人曾是贫困户 , 一个月人均能拿到 2000 多元。" 彭李生告诉新快报记者。
钟月珍在车间里主要做货品检验工作 , 一个成品到她手上 , 她要看外观、针脚、线、胶水等各种细节 , 没有问题才能通过。" 家里上有老 , 下有小 , 老人要照顾 , 小孩在读书 , 一个二年级 , 一个四年级 , 根本走不开。以前只能在家里做点手工或打点零散工 , 去年扶贫车间一开 , 我就过来。" 跟新快报记者聊着 , 钟月珍手里的活也没有停下 , 一排排的电子原在她的手中翻转。
■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增收机会。
长布镇 :
资金助产业、产业推就业、就业保增收
自 2016 年以来 , 广州银行在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平村、栋新村、大客村期间 ,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资源优势和行业特色 , 以资金助产业、以产业推就业、以就业保增收 , 突出 " 造血式 " 帮扶 , 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根据太平村林地多耕地少的特点 , 广州银行统筹 100 万元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 , 建造夏威夷果种植基地 , 长达 40 年的夏威夷果树丰果期为太平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此外 , 在山地居多的大客村种植了 30 亩梅占茶 ; 在栋新村种植高山红薯产业基地。
为确保已脱贫群众不返贫、能致富 , 广州银行积极牵线搭桥 , 通过企业认购、商超对接、专场消费等措施采购对口帮扶村的夏威夷果、高山红薯和茶叶等农产品 , 销售额达 19 万元 ; 总行工会在组织开展节日慰问时优先选择扶贫产品 , 购买金额近 260 万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