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章琛 记者 梅书华)3 月 1 日,56 岁的元先生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复查,他体内的多发内脏动脉瘤终于被治愈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三年来,元先生先后三次发生不同部位内脏动脉瘤,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采取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修复和治疗,目前元先生已经康复了。
三年期间,他发生三次内脏动脉瘤
元先生介绍,三年以来他共经历了三次生死磨难。2018 年 4 月,当时正在工地上从事搬运工作的元先生突然感到上腹一阵剧烈疼痛,休息了一天不见缓解。送医后当地医院急诊 CT 发现 " 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增粗伴周围渗出改变 ",随即被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治。当时接诊的介入血管科副主任医师苏浩波立即为病人做 DSA 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 ",肠道血管壁的损伤一方面导致肠管严重缺血,另一方面伴有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苏浩波根据病情采用介入腔内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瘤弹簧圈修复严重受损的肠道血管。手术后元先生腹痛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2019 年 10 月,居家休养的元先生再次出现腹痛症状,并且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这一次他没有耽搁,直接联系苏浩波后连夜赶到南京市第一医院。" 元先生到达医院时已经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病情非常凶险。" 有着 20 多年临床经验的苏浩波说。
苏浩波立即联系急诊腹部 CT 血管检查,发现 " 胆囊周围血管异常并伴有血肿形成 ",他的团队立即给元先生实施介入手术,造影证实为 " 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这一次苏浩波采用注胶栓塞技术迅速封堵了动脉瘤出血点,成功止血。后期住院发现,元先生常年患有胆囊结石,并有反复胆囊炎病史,这次发病可能与炎性反应导致血管损伤发生了动脉瘤。之后肝胆外科医生为元先生做了 " 胆囊切除术 ",去除了病根。
2020 年 4 月,元先生在随访复查时,CT 血管检查又发现腹腔动脉主干发生了一个直径 6mm 的瘤样凸起突起,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破裂出血的意外,苏浩波采用 " 覆膜支架隔绝术 " 修复了动脉瘤,防患于未然。
" 像元先生这样多发内脏动脉瘤患者确实罕见,我们在询问他病史时发现他在年轻时有过自发性脾脏出血史,当时手术切除了脾脏,我们高度怀疑当时是因为脾脏动脉瘤引发的出血。" 苏浩波说," 这种反复发生的内脏动脉瘤,可能和患者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良,长期高血压和胆石症炎性刺激有关。"
介入微创治疗,成为内脏动脉瘤治疗首选方法
苏浩波介绍,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动脉瘤是血管壁的薄弱区域,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
内脏动脉瘤指腹主动脉所属的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所产生的动脉瘤,主要包括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瘤、腹腔干动脉瘤、肾动脉瘤、子宫动脉瘤、膀胱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发生动脉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创伤(手术后并发症)、肿瘤侵犯血管等因素有关。其危害性在于动脉瘤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一旦发生会导致剧烈疼痛、内脏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死亡。
发现了内脏动脉瘤怎么办?首先要明确诊断,选择 CT 血管成像评估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预测破裂风险。目前认为动脉瘤形态规整,直径<2cm 的可以接受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如果动脉瘤发生过出血,形态不规整有破裂风险,或者直径 ≥2cm 的应当积极治疗。毕竟动脉血管上发生的动脉瘤是潜在破裂出血的隐患,就像一颗 " 不定时炸弹 ",一旦发现应当积极应对。
苏浩波说,目前介入微创治疗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成为内脏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介入医生会从患者的大腿根部做一个 " 米粒 " 大小的穿刺进入股动脉,从而建立手术通道进入患者体内动脉血管系统。接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纤细的导管送到发生动脉瘤的内脏血管,通过先进的三维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精准信息,确定解决动脉瘤的手术方案。手术可以封堵动脉瘤破裂出血点,有效止血栓塞 / 隔绝动脉瘤,防止破裂、复发,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修复、保留载瘤动脉及其脏器功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