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已过,万物复苏。在长丰陶楼镇广袤的土地上,春风染绿了树梢,将乡村打扮的清新典雅、风韵渐浓,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来到位于陶楼镇古城社区的安徽天和中药材开发公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生产基地,10 多位工人正在瓜蒌地里劳作。他们挥动着铁锹,挖坑、取根、填土,动作熟练流畅,相互之间配合默契。
" 大家在挖根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尽量不要破坏根部,这样会影响后期使用。" 沈群一边示范一边对工人提出要求。
" 每年过完年,我们就进入了农忙时节。" 基地负责人沈群说道,"300 亩的瓜蒌需要挖根,瓜蒌基本上每 5 年要换一次茬,需要重新栽种。" 据沈群介绍,挖取上来的根部,将选取优质根苗进行移栽,剩下的根部进行清洗送到工厂,加工洗粉成为中药天花粉。
" 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老板每天开给我们 80 至 100 块钱的工资,我们既拿到了田租又获得了务工收入,家离得很近,还能照顾到家。" 古城社区居民们笑容满面。经了解,基地共有瓜蒌、玫瑰、连翘、薄荷、芍药共 10 多个品种,总种植面积 800 余亩,每年用工达到 6000 人次以上。
连日来,陶楼镇紧抓农业春耕生产为重点,多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 , 奏响了这个暖春季节最动听的春耕乐章。
同样,在相隔不到 1 公里的安徽乡韵共享生态庄园,8 名群众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忙碌着 " 教授菊 " 的栽植工作,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
近年来,陶楼镇紧盯生态功能区定位,聚焦 " 合肥的后花园、合肥人民的桃花源 " 建设,不断引进各类农业企业,扶持本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 6 万亩以上,占总量的 60% 以上,聚力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努力成为合肥的 " 鱼塘子 "" 菜篮子 "" 米袋子 " 和 " 果篮子 "。
抢抓节令忙生产,春耕备耕正当时。时下,正值春耕生产大忙时节,陶楼镇农技人员纷纷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政策宣传、讲解种植新技术,在 " 希望的田野 " 上,一幅幅抢时令、忙生产的春耕图,正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 刘飞龙 黄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