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也是古人诗意栖居的创造。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3 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惊蛰时节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大自然开始有了新的活力。
惊蛰,古称 " 启蛰 "。相传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 " 启 ",为了避讳而将 " 启 " 改为了意思相近的 " 惊 " 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 " 雨水 " 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 谷雨 " 与 " 清明 " 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的顺序为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代的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 启 " 字的避讳已无必要," 启蛰 " 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 " 惊蛰 " 一词,并沿用至今。
惊蛰是卯月之始," 卯 ",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农历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的春耕由此开始了。因此,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就被我国劳动人民重视,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也说:"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当中说到:" 二月节 ……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既是万物萌动,这些被春雷 " 惊醒 " 的蛰虫们便开始了行动。
出门走走吧,若你细心,就会发现那些萌动的芽苞,在黄河两岸带来了春天的新绿。
看看西游记的小伙伴夏夏是如何一次次招来惊雷 " 惊醒 " 冬眠的小青蛙,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兰州日报社西游记工作室出品
总策划 | 刘立山
策划制作 | 韩彤 周言文 孟夏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