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附小创新开展小学科学数字科学家 " 新生态 " 项目研究
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也在因势而变,因时而动,传统教育方式中的部分形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面对着一群被称为 " 数字原住民 "(成长于数字化环境中的孩子)的教育对象,数字科学家计划给出了一种大数据时代下科学教育模式的推广方案。
3 月 2 日 -3 日,合肥师范附小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项华教授、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毛澄洁老师等一行来校进行 " 数字科学家 " 计划的指导,由此拉开了合肥师范附小小学科学数字科学家新生态项目(下面简称 " 新生态项目 ")的大幕。
" 数字科学家 " 通过数字化环境的学科交叉,构建一种基于 A-STEM 创客教育、泛在课堂教学、泛在机器人教育的科创教育模式,促进学科融合从内容上改进和变革课程的组织形态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对通用问题的数码探究能力,结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创客技能的实践,培养学会学习和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 " 数字原住民 "。
2 日上午,合肥师范附小两位科学教师首先执教两堂科学课。第一节是葛春影老师执教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葛老师大胆地整合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为孩子们更好地分析整理数据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随后,胡兴勇老师执教《点亮小灯泡》一课。他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小灯泡的内部结构,有效突破重难点。两堂课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在评课环节,专家们结合课例对 " 数字科学家 " 展开解读,进行教学诊断,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对 " 数字科学家 " 有了初步的印象。
3 月 2 日下午,冯校详细介绍了我校 " 新生态 " 项目研究概况,确定了 " 新生态 " 项目一期工程蓝图。随后,项华教授和毛澄洁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培训。项华教授以 " 小学科学新生态课程简介 " 为题,对 " 课程 "" 小学科学 " 和 " 新生态 " 三个关键词进行解读,提出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科创教育和科学世界观的启蒙,并从新生态课程主题及特点、课堂教学变革原则、教学模式、课程特色和如何设计新生态教案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分享。
毛澄洁老师在 " 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 培训中提出,教育科研是一种生活态度。她激励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合适的课题并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并从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行动培训和总课题简介三方面,为附小教师之后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方法指导。
3 日上午,毛澄洁老师有关数码摄影与数据探究的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了解到更前沿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老师们的眼界,将为其今后的科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生命。
不仅是科学教师,附小全体教师在 3 日下午一起聆听了项华教授作的题为《A-STEAM 创客教育与课堂教学变革》的讲座。他深入浅出地向全体教师解读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教育的发展变革,并在方法论上提供专业指导。高屋建瓴的专家引领,为附小教师指明了前进方向,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
两天的专家指导虽暂时画上句号,但附小 " 新生态项目 " 才刚刚开始。合肥师范附小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多年来,已成为区内领航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此次 " 新生态项目 " 将基于线上线下,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生态;基于教师行动培训及专业发展机制,培养出一批数字化教学能力强、具有数字科学家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型卓越教师;基于科学第三种形态(计算)构建出合肥师范附小特色科学课程。项目的研究实施,将对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沟通交流与协调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几年,附小将在项华教授等专家的指引下,开展学校子课题研究。同时,每位科学教师将各自选定小课题,利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推进小学科学新生态课程的应用与推广。
未来已来,附小已经蓄势待发,在科创教育广阔的 " 蓝海 " 前,努力钻研、敢于突破,释放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的教改力量。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 乐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