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这是他们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的第四年。
从 2018 年起,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持续跟踪记录了其中十位代表的履职经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2021 年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代表》第三期对话全国人大代表、电影导演贾樟柯。
“看着建议得到解决落实
我觉得挺有幸福感的”
2020 年两会,贾樟柯针对为数不少的老年人无法自如使用智能手机网络购物、线上缴费,以及开展网络社交活动等现实困难,提交了一份如何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安度晚年的议案。
谈及提出议案的动机,贾樟柯表示,这首先来源于他的情感体验。他发现母亲不会使用网络约车,“老太太就很着急,‘ 我出不了门,我都约不到车 ’。她后来只能坐公交,因为她不会用那个软件。”
接下来,通过更多的新闻报道他得知,母亲的经历不是个案。他先后到北京、太原的社区进行调研走访,与老年人促膝长谈,听取他们多方面的意见。通过这些调研之后,最终形成了议案。
(去年两会前夕,贾樟柯在社区调研)
2020 年夏天,贾樟柯收到国务院办公厅的回复称,“正在组织全国老龄办、卫健委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
去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贾樟柯在朋友圈兴奋地转发。
今年 3 月 5 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他更欣喜地发现,“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看着建议逐渐得到重视、落实、解决,全社会调动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挺有幸福感的。”贾樟柯说道,“因为自己确实出了一点力,同时也能看到社会改变和进步的力量。”
(贾樟柯接受《代表》栏目专访)
履职四年更加自信
“要去感受,也要实地去调研”
回顾四年的人大代表任期,贾樟柯称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自信。
从 2018 年第一次赴会“学习”,到如今他的关注得到越来越多的回应,贾樟柯经历了一个从“电影产业内”到“电影产业外”的转变。他表示,“作为代表,需要学习如何履职、调研,以及如何在众多议题中,寻求最具迫切性和可行性的一个。”
当人大代表的这四年,贾樟柯有一个体会,“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的长处是比较感性,常常能从情感出发观察社会,当代表,我们还是要保持这份敏感;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管理经验相对不足,这是短板,就需要学习。”
他说,“既不能因存在科学知识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短板就不敢去感受、去提、去想,也不能像当导演、编剧那样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还是得 ‘ 有据可循 ’,有严谨、科学的论证和系统、细致的调研。”当代表的这四年,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他觉得“挺有劲”。
呼吁将职业病防护教育
纳入义务教育阶段
今年两会,贾樟柯的议案是关于职业病防护教育的,这是他已关注十年的一个议题。“很多行业有职业病,导演也有职业病,像我眼睛不好,长时间在暗的空间里观看银幕,观看强光,造成了职业病。也有很多职业病,是在比较艰苦的劳动条件下产生的,比如我一直在跟进的尘肺病人。”
(开幕式前,贾樟柯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贾樟柯认为,一方面,是通过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对企业监督,让企业提供相对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劳动者本身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应该提高。
为此,贾樟柯建议把职业病防护的教育放在义务教育阶段,准确地说,应该是初中教育阶段,“可能偏远、贫困地区的一些孩子初中毕业后没有机会继续求学了,所以在他们离开学校进入职业生涯之前,应该有一个好的职业病防护教育,最起码要有这个意识。”
(贾樟柯参加“推动解决尘肺病农民问题”研讨会)
“快问快答”
网友:如果不拍电影,您可能会做什么?
贾樟柯:我不做导演的话,还是会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可能是一名老师,我挺喜欢当老师的,也可能是一名写作者,因为我也很喜欢写作。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